第22版:全域党建·吉林省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长春市: 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04日   第 22 版)

  长春市二道区四通社区党委在“党群联络点”收集社情民意。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突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抓点促面、典型引路,补齐短板、强化功能,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谋划实施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吉林行动”计划,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明显增强,为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统筹全局、总体布局,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领导体制

  长春市委紧紧围绕四个“更加注重”要求,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传统街道社区党建向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转变。重点完善三个体系,架起城市基层党建的四梁八柱。

  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总体部署,为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指导遵循;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构建形成“1+9”制度体系,明确提出构建“一街四区、五维牵动、四率评价、五力提升”的长春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思路,为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指明方向。 

  完善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通过市区两级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四级党组织上下协同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市委牢牢抓住书记这一关键,全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各级党组织书记认领 “书记项目”1177个,有效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前台,破解了一批城市基层党建动体制、动权力、动利益难题。

  完善考评体系。坚持通过查看服务群众实效、助力发展成效、解决问题效果来检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围绕服务群众看满意率、互联互动看驻区单位参与率、小区治理看自治率设定了考核指标,按照一定比例抽查街道进行测评,根据街道考核排名倒逼县(市、区)、开发区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营造了大抓城市基层党建的浓厚氛围。

  坚持重心下移、服务下沉,

  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

  长春市委坚持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先手棋”,扎实做好“一增一减”工作,全面强化街道社区统筹协调功能。

  在“增”上,落实中央赋予街道“五项权力”的同时,市委结合基层实际,再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派驻工作力量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权和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评级评优初审权;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组建实体化综合执法中队,将城管、环卫等点多面广、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执法权限和力量有针对性地下放街道,高效快捷解决基层治理难题;采取从上至下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事业编制、增加街道领导职数等方式,增强街道工作力量,改革后,新增街道领导职数243个、行政编制282个,街道力量得到有效充实。

  在“减”上,明确了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等八项职责,逐步剥离经济职能,按照“5+X”模式精简街道内设机构;同时,建立了街道权力、责任和公共事项“三个清单”和街道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有效遏制各级职能部门随意向街道下派工作。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和农安县等地对乡镇(街道)签订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让街道轻装上阵,为街道减负增效。

  坚持利益链接、资源共享,

  深度推进区域化党建互联互动

  长春市委着眼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把城市分散的资源整合盘活起来,通过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找准城市各类组织的利益契合点,推动街道社区党建、行业党建、单位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发展。

  健全区域联动“四双”机制。即:双向协商、双向承诺、双向服务、双向评价机制,街道社区通过全面走访辖区单位,准确掌握辖区单位可用资源和需求,签订共建协议,建好资源、需求、项目、责任“四项清单”等方式,开展双向服务,做到双向受益,解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问题。宽城区欣园街道采取“定联换抓评”的项目化运作方式,落实联建项目142个,帮助驻区单位解决问题80余个,吸收共建单位投入治理服务资金1585万元,实现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多方受益、多方满意。

  建立城市党建联盟。由街道社区牵头,组织辖区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实行党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兼职委员等制度,推动驻区单位主动融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期间,全市联盟单位与街道社区积极协同联动,1.3万余名驻区单位工作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街道社区防控,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重要防疫物资折合人民币近2亿元。

  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组织全市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常态化走进街道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疫情期间,市区两级516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85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街道社区,承担人员排查、楼道消杀、宣传引导等重点难点任务,较好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

  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质量

  长春市委把找准群众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作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方式来抓,全面推动社区服务转型升级。

  推动阵地功能转型。通过按需设置功能室、推行开放式办公、精简窗口式服务、开展延时错时服务等措施,弱化社区行政氛围,实现社区阵地服务群众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凝聚群众作用。二道区所属44个社区重新调整阵地功能分区后,群众活动场所面积新增8500余平方米,社区阵地服务群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动服务方式转型。通过推动社区人员常态化进楼入户,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积极探索社企(社会组织)合作服务等方式,解决社区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不足、居民对服务满意度不高、资金短缺服务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在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同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

  推动服务手段转型。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打造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街道建好APP、在社区建好公众号、在小区建好邻里微信群,推进社区服务便捷化、便利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各街道社区普遍利用APP、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手段开展“点单式”“定制式”服务,为隔离人员提供购买物资、清理垃圾等上门服务,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保障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不断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小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更是居民生活的家园,小区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治理水平,更决定着居民的幸福指数。长春市委把化解小区矛盾、建设幸福和谐小区摆在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小区精细治理工作。

  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居民有需求、党员有意愿、作用能发挥”的原则,全面整合小区(楼院)在籍党员、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建立小区(楼院)党组织;并引导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业主代表、律师、辖区民警、居民代表等参与其中,构建起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1+3+N”的治理模式。宽城区柳影街道富丰家园小区党支部积极引导居民成立自管小组,制定文明公约,建立小区党支部引领+自管小组自治+物业企业配合+社区党组织协助+周边商户参与的“五位一体”自治共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物业弃管、环境脏乱、矛盾突出等难题。

  建立“三长”联动机制。创新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楼栋—单元三级组织架构,形成小区党支部为主导,以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为骨干,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防控和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全市共选配网格长4839名、楼栋长35170名、单元长124665名。疫情期间排查外地返长人员4.8万人,协商解决各类问题6000余个,推动573个老旧小区实现自治。

  推行“红心物业”治理模式。通过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协会(联盟)党组织,推行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与物业党建联建等方式,全面加强党组织对物业企业的领导,约束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履职,提高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坚持硬件提标、软件提升,

  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长春市委坚持深耕基层,着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保障“升级版”,让基层有能力、有资源、有底气开展好工作。

  打造过硬队伍。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建立分岗分级、动态增长的“社工岗”薪酬体系;面向优秀社区书记专项招聘事业编、定向招录公务员、破格进街道班子等措施,充分激发了社区工作者活力。目前已有6名社区书记定向考入事业编、4名社区书记考入公务员、3名社区书记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指导建成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打造吉林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品牌。

  强化经费保障。率先提出为每个社区党组织提供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列支党建经费、行政经费、培训经费等近5亿元,保障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效运行、高效推进、高效开展。

  建好阵地体系。先后投入近40亿元,高标准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党建阵地2000余个,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阵地体系的全面覆盖,充分发挥了阵地的凝聚和服务功能,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