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行业动态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发布

这场疫情,带给城市哪些启示

■夏吴雪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04日   第 12 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图为2020年11月21日,“奔跑海南”2020环岛全民健跑活动琼海站,1500名选手参加竞跑。
  中新社发 蒙钟德摄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必将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健康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工作模式,各地健康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康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为促进健康城市建设,2020年12月28日,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各方面的影响和启示,就如何结合疫情加强健康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在会上表示,抓好健康城市建设对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健康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和总结。

  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如何?疫情对健康城市建设有何启示?健康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在哪儿?

  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地区间发展仍存不平衡现象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工作领域取得突破,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自2007年起,我国在卫生城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健康城市建设工作。2016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爱卫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抓手,深入推进。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认为,我国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工作模式,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为应对城市化发展中的健康问题,全国爱卫会印发《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用于分析评价我国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在该指标体系中,健康城市评价聚焦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大维度,包含20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体现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2019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办公室,在全国爱卫办指导下,牵头完成了2018年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收录了这一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参评城市人群健康水平相对较高;各地积累了丰富的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健康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但评价结果也指出,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在不同级别城市和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健康城市建设在不同工作领域发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直辖市辖区的健康城市发展水平整体上明显优于地级及以上市和县级市,地级及以上市和县级市整体上发展水平相当;东部地区城市的健康城市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及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及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当。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助疫情防控

  各城市亟须合理调配资源

  从此次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可以发现,健康城市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在防控工作中赢得了主动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强于落后的城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加了保险系数。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以智慧的手段、科学的机制,探索出综合防控模式,守护了城市健康。苏州市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诊断—制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估提升”的建设思路,在科学诊断城市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市民疾病谱和死因谱,实施了以治病为主的健康市民“531”和健康市民“531”倍增、以防病为主的健康城市“531”、以监管为主的健康卫士“531”、以参与为主的健康场所“531”等行动计划,从党委政府健康优先的制度安排、相关部门健康促进的职责履行、卫生行业健康管理的有效供给、市民百姓健康主责的共建共享等四个维度发挥主动健康作用,城市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018年全国健康城市评价中,苏州市以地级以上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截至2019年底,苏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31.84%,比2015年提升了10.54个百分点;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到22.22%,比2015年下降了4.88个百分点。

  此次疫情中,健康城市建设在一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暴露无遗。比如,在健康环境领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偏低,需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在健康社会领域,医保报销比例、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距离2020年国家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在健康服务领域,部分地区中医药服务建设、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健康文化领域,部分地区需加强健康素养和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的监测工作。

  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提高防控风险能力,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面对依旧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城市亟须合理调配资源。《报告》指出,此次疫情防控中,多学科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判及管理能力,要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同时,多部门联动提升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统筹与能力,今后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增强基层社区治理、基层公共空间建设能力,打造健康社区。

  在多方位防护,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面,《报告》指出,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分批分级分类的防护措施实现了由上至下,由内而外,由环境到个体的全方位防护,实现了环境与个体的全覆盖。

  此外,《报告》还就多渠道宣传、多维度建设、多体系完善给出启示建议,如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机制,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机制、上下联动的疫情应对机制,以保障发生突发卫生事件时的全面指挥、统筹管理和应急响应;强化监测预警,完善功能定位,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健康产业新业态

  满足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应对疫情的当务之急,也是惠民之举,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等系列文件,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各省市也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多省(市)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如《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东省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在“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引领之下,正按照“核心资源—地域品牌—先导行业—主体行业—链式发展”的路径,打造“一城四地”衢州健康产业品牌,逐步规划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园、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开发具有衢州特色的健康产品。2019年,(中国)衢州医药健康城被评为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多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

  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等特点,并与互联网、制造业、房地产、旅游、体育等行业不断深入融合,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

  海南省琼海市作为全国38个健康城市试点单位之一和海南省首批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单位,紧抓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机遇,围绕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目标,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国际医疗旅游、高端医疗服务和大健康等康养产业发展,同时创新医养制度模式。据了解,乐城管理局法定机构、博鳌超级医院共享医院新模式、先行区医疗机构“两证一批复”审批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成功入选海南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浙江省桐乡市是全国爱卫办列为首批38个试点城市之一,至今已开展了三轮健康城市建设,第四轮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2019年,该市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和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城市。在健康养老服务工程方面,桐乡市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立桐乡社会养老服务“5L”标准体系,为全国提供“桐乡样本”;在“健康+体育”融合方面,桐乡市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桐乡波力科技有限公司被浙江省体育局认定为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2018-2020年),乌镇乐加露营地度假有限公司、奥世健身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19年度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

  《报告》指出,健康产业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健康需求、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