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一时间,大数据和大数据中心又被推上热搜。
言大数据必谈贵州,而说起贵州的大数据,贵安新区实力抢镜。
作为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贵安新区自设立以来,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
2020年1—11月,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收53.33亿元,同比增长47.66%;电子信息制造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8.7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81.5亿元。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贵安新区,在采访中了解到,“十四五”时期,贵安新区将突出特色优势,着力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加快打造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白纸画图、白手起家
成为超大型数据中心首选地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以两地首字结合命名。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前,这里还是“一张白纸”。
受多山的喀斯特地貌影响,以往,人们常用“偏居一隅”“西南腹地”等形容这里的地理位置,这些词也透露出这片区域曾经的闭塞。规划之初,纸上描绘的新城愿景能否实现,让不少人心生疑虑。
在此建城,面临的困难之首就是路不通。这几年,贵安新区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中下了不少功夫,修建了1000多公里的路。
如今,从贵阳到贵安规划了多条路,开车最快30分钟可抵达。与此同时,按照前期规划和目前进度来看,贵安新区的交通建设从铁路、城市轨交,到公路、有轨电车,都在有序推进。
路通了,贵安新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
从出生之初,贵安新区就被寄予厚望,肩负“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使命。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贵安新区首先要着力打造数据中心集聚地。
2013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2017年,腾讯又把“鹅厂”搬进了新区;2018年,苹果公司相中此地,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建于此……
眼下,华为云数据中心一期项目也进入了收尾阶段。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项目大部分楼栋已拆开装饰围挡,初具雏形。未来,华为的管理数据将在这里存储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招商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贵安数据中心项目于2020年8月18日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项目拟于2021年一季度开工。
“气候凉爽、电价便宜、高效安全”,这12个字足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数据中心都落脚在了贵安新区。
贵安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空气质量良好,是数据中心空调最节能的地方之一;同时,贵安新区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支撑;更重要的是,贵安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无台风,具备安全可靠的自然条件。
贵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10月20日,新区已建成5G基站370个,提前完成全年5G基站建设任务;截至2020年11月,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37亿元。
不甘只做“机房”
三个千亿级产业助大数据落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政策可以帮助产业起势,但未必能将其彻底催熟。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数据高附加值的产业依旧集中于北上广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要素:人才和资本。前者决定着研发和创新,后者则对变现和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到底,大数据的核心是“用”,而非将数据中心放在哪。对此,贵安新区心知肚明,如果只满足于做“机房”,就只能居于产业链下游,难以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创新大数据中心体系构建。牵引带动数据加工分析、流通交易、软硬件研发制造等大数据产业生态集聚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大数据产业你追我赶的前提下,未来各地对于大数据资源的争夺势必更加激烈。
身贴“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名片的贵安新区已经开始思考:数据来了,后续价值如何创造?又如何让其“开花结果”?
“我们紧紧围绕‘中国数谷’核心区的战略目标,按照‘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下一步工作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加强运营保障,确保生产环境安全;打造飞地经济,赋能产业升级;突出数据底座,构建服务器内循环体系;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智能终端一站式生态圈;聚焦优质项目,推进软件信息服务登峰造极。”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如是对记者说。
“联姻”贵阳
打造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
2020年初,贵州省出台《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
一个是省会城市,贵州省发展的“火车头”;另一个是国家级新区,拥有国家级及省级层面政策和资金支持。二者优势如何互补,又如何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如今,两地通过探索给出了一组回答——
创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精简优化贵阳综保区、贵安综保区的体制机制,推进两个综保区总体谋划、分区定位、一体打造,充分激发两个综保区在发展对外贸易中的主阵地作用。
探索“飞地经济”,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推动贵阳六城区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与贵安新区共建合作园区,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目前,“贵阳总部+贵安基地”“贵阳研发+贵安制造”“贵阳企业+贵安土地”等招商新模式正在形成。
加大人才孵化力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贵阳贵安高新企业进高校”大学城专场活动,吸引了大批高新企业与高校围绕人才、技术、创业等方面进行合作需求对接,为地区创新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2020年12月26日,恒力(贵阳)产业园开工仪式在贵安新区举行,标志着这家目前排名第107位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启在贵州发展的新征程。
恒力(贵阳)产业园总投资220亿元,将采用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重点建设高端纺织面料与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等产业项目,打造智能化新材料区域制造中心。
恒力的到来,正是看中了贵阳和贵安融合后“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的潜力所在。
“2020年贵安的招商项目数量是前两年之和,这个成绩与和贵阳融合发展密不可分。”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下一步,贵阳和贵安还将推动“六大新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加快发展,共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把融合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转化为追赶超越的强大动能,加快打造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图片由贵阳日报石照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