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山西省太原市:

“西山模式”铸就转型发展金字招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宋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04日   第 06 版)

  太原市玉泉山樱花节游人如织。
  康 煜摄

  2020第二届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太原市委宣传部供图

  太原市晋阳湖。贺子毅摄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金代诗人元好问笔下描绘的便是古时锦绣太原中的西山胜景。千百年来,西山与汾河山水相携,将山西省太原市温柔地揽入怀中。新中国成立后,西山作为太原煤炭、电力、化工、焦化、建材等能源重工业聚集区,为山西省扛起了全国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任。

  然而,长年地过度开发让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污染严重、植被毁灭殆尽、荒山满目疮痍,胜景不再的西山让人心痛。实施西山生态治理,修复西山生态屏障,成为了太原绿色转型发展路上的一道必过的关卡。

  转变迫在眉睫。2017年6月,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正式设立,政府以超常魄力将259项市级行政职权授予示范区。伴随着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等一系列硬招、实招的持续实施,一个“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同享”的可持续发展“西山模式”在龙城大地上开始大放异彩。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西时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汾水之滨的西山焕发新颜,用满山青翠展示出一幅太原生态“由黑转绿”的幸福画卷。

  

  荒山再现“郁郁苍苍三十里”

  即使在初冬季节驾车行驶在西山,绿色依然是一路风景的主色调。直耸云际的陡峭岩壁、山间零星座落的农家院在绿色的掩映下,犹如水墨画一般静谧而美好。然而就在几年前,绿色对于西山来说还只是一种“奢望”。

  如今一到春季,西山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里的4万余株樱花竞相绽放,游人如织。公园负责人张俊平最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里站在山顶俯瞰粉红色的花海,回想起往日这里荒芜的景象,他感慨万千:“我刚承包这片荒山时,到处是采矿留下的废墟,煤矿、石膏矿、采石场,连路过的鸟儿都是黑色的……”

  沉疴下猛药,治乱用重拳。为了从源头上彻底根除污染源,西山先后搬迁重污染企业8户,关停有证小煤矿76座,封堵私挖乱采黑口子2000多个,关闭淘汰污染企业343家,清理固体废物700万吨,为后期生态修复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满目疮痍的的西山,单靠政府力量来治理,无异于杯水车薪。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太原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合力推动西山生态修复治理。政府承诺,企业在承包区域内完成不低于80%绿化任务的前提下,可将不高于20%的土地用于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此举极大调动了各类企业的积极性,一批和张俊平一样有着前瞻目光的企业家纷纷参与。张俊平认领了玉泉山绿化建设项目,先后投入11亿元,栽树530多万株,治理面积达到1.2万余亩,植被覆盖率由最初不足30%提高到70%。

  众志成城,荒山由黑转绿。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西山已建成17个城郊森林公园,完成造林绿化8万余亩,生态环境大规模改观,西山再现“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景。

  文旅赋能迎来华丽转身

  让西山变绿是西山蜕变的第一步,而让西山成为太原文旅新亮点,才是西山治理的目标。

  为此,在生态逐渐向好的同时,西山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为了提高西山综合承载能力,当地政府有序推进道路建设、管网敷设、引水上山、通信覆盖等,同步跟进配合绿化工程:秉持“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建设理念,高标准建成全长136公里的西山旅游公路;投资1亿元,将20多公里之外汾河二库的水引上山,为西山打造91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景观湖;开发利用新能源,在西山建设新能源示范区,分布式能源站、智能微电网、新能源供热等项目相继建成,解决了10万余平方米建筑的供热、生活热水供应和供电等问题;各路通信运营商积极推进通信基站建设,西山人员密集区域实现了通信全覆盖……

  2019年5月,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举行让西山旅游公路一跃成为“网红公路”,引来八方宾客争相打卡。在网友大量转发的朋友圈里,明红靛蓝的防滑沥青路面与连绵不断的青翠山峦交相辉映,公路旁各色野花次第绽放,山峦间蓝浅黛浓层次分明,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画中。

  “全长230公里的东西山旅游公路将沿线15处历史人文景观、9处红色革命遗址、14处自然景观、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和30处城郊森林公园连为一体,辐射周边100余处观光景点,实现了城景通、景景通、路景通。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随时慢下来,欣赏沿途风景,拍照留念转发朋友圈,快旅慢游深体验。”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旅游+”战略,西山打响了全域旅游品牌。近年来,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二青会山地自行车决赛、女子足球赛等赛事相继在西山举办,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国际自行车联盟及11个国家20支顶级参赛队伍的高度赞誉。樱花节、网红桥、网红路、滑翔基地、登山步道……西山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的必选“打卡地”。

  文旅发展之路是转型亮点

  在山西省谋求转型发展的今天,华丽转身的西山环境逐渐向好,游客日益增多,转型中透露出来的决心和底气已然成为全省的一张“金字招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为把西山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太原市政府将西山生态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在“绿水青山要换金山银山,投资西山就是投资未来”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越来越多企业家带着项目和资金,投入到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2020年4月17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樱花季文化旅游网络招商推介会上,5个项目签约金额达68亿元;6月30日,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举办了2020年第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7个项目,投资额近260亿元,“绿水青山”成为了当地打开致富奔小康之门的“金钥匙”。

  2020年12月,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站点的设计方案在公众面前亮相,新增设的西山矿山公园站作为“城市复兴型”示范站点,将助力实现西山旅游资源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联动,为西山转型发展开启新的里程碑。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长期以来关注国内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在2020年6月27日举行的山西开放论坛上,他就着重提到了转型发展对于山西未来的特殊意义。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谈起“西山模式”,于今认为西山的成功不仅仅是生态修复,其文旅发展之路才是转型的亮点。山西省品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雷建德也认为:“太原历史悠久,文旅资源丰富,西山选择走文旅发展之路,势必为其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