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康养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智能时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2月21日   第 14 版)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入商场、银行、办公区域、社区等都需要利用智能手机出示绿色健康安全码。这一看似简单的“扫码”行为,却绊住了一些老年人出门的脚步。如何让老年人搭上“数字快车”,中国城市报记者带着问题对北京市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走访。

  “我不会用健康码,也不怎么用手机,但今年是没健康码寸步难行。”

  “3月时,我孙女教会了用健康码,现在出行没什么障碍。”

  “想去哪里,我就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操作,但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懂怎么健康码操作,眼花,很少看手机。”

  “以前我用老人机,功能简单,但没法显示健康码,就进不去很多场所,现在特地换成了智能手机,让孩子教我使用。我也在努力跟上这个时代呀!”……

  超过半数的受访老人向记者表示,目前使用健康码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不爱使用手机、眼花、不会用健康码等,有的老人甚至会提前保存一张绿色健康码的照片,有些商场等场所查得不严,也能进去。当然,这并不是老人有意为之,而是“实在不会操作”,才用此“下策”。

  随着线上智能化场景越来越多,老人面对缴纳医保、飞机、火车购票订座、餐厅扫码点餐、景点预约等都显得束手无策。大多数受访老人对记者表示,智能化发展本身是件好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对部分老人确实是个挑战。

  一位刚满60周岁的闫女士对记者坦言:“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跟上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年纪再大点的老人可能会有点困难,希望社会对老人们多理解、多关怀。”

  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通过技术手段把“健康码”和各种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整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开设无健康码通道,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对于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医疗机构要保留人工窗口,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为老年人服务。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

  智能化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更好服务社会公众,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陆续出手,不会让任何一位老年人“掉队”。记者注意到,目前多地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出行、医疗、消费、办事等方面入手,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比如北京“健康宝”上线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助查人员可输入老人身份证号为老人进行健康状态查询;重庆“渝康码”提供“代人申报”功能,老人的子女、孩童的监护人等有智能手机的关联人员可为其代领;在上海、江苏等地,无智能手机的人员,可由住所地社区(村居)审核并加盖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