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当前我国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提出“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要明显提高。
近年来,辽宁省本溪市以“3563”党建工作法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激发了各级党员干部的社会参与活力,及时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效补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不足、短板和弱项。具体体现在: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能。本溪市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创新党建有效引领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坚持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联动,以三项兜底健全党员管理体系,以区域化大党建充分整合辖区各领域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补齐了党建与社会治理相脱节的弱项,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高保障及改善民生水平。本溪市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程的重要标准,始终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贯穿社会治理的全过程,有效补足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的短板。例如,该市通过创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有效解决早期棚改小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推行“五有”自助式物业管理新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时刻关心的停车难等物业管理难题;通过开展六联互动,加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构建了群众家门口的服务体系,让群众共享辖区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坚持人民主体,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本溪市注重发挥广大群众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群众最大化参与”原则,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和内在动力,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参与不足的难题。例如,该市通过建立健全“群众接待日”等民主协商机制,积极推动群众参加事关自身利益的重大民生事项协商,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对民生工程施工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 “红袖标”作用,全程监督民生工程施工;组织老党员成立群防群治维稳队伍,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