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人物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就百姓致富路

——记最高人民法院挂职扶贫干部杨建文

■李舰波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1月02日   第 13 版)

  宁陵县万亩梨园。

  杨建文冬天冒雪家访了解贫困户的住房安全。

  杨建文与宁陵县基层干部群众座谈,谋划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之路。

  5月17日,电影《驻村第一书记》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杀青。电影再现了本色出演的杨建文挂职宁陵县副县长期间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真实画面。

  坎坷艰辛的扶贫之路,兢兢业业的耕耘之牛。电影的表达艺术让每一个扶贫瞬间都更加耀眼,以实干践行初心的杨建文就像是诸多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扎根基层平凡且执着,他们无私奉献朴实且真诚。

  杨建文是最高人民法院派驻宁陵县的扶贫干部。25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贫困地区派遣了12批扶贫干部。“漏评率、错退率为零,群众认可度达99.04% ”,在这样的成绩下,向来高标准、爱较真儿的杨建文初到宁陵县就给自己立下了标杆和誓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

  特色资源拢起来

  发展产业当“红娘”

  宁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脱贫任务量大面宽。但宁陵县也是一块儿宝地——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酥梨之乡,土壤富含硒、地下水富锶弱碱,是国内少有的“双富”地区。杨建文走遍宁陵县所有贫困村后,深入思考,反复研究,在他的建议下,宁陵县确定了脱贫蓝图——走田园综合体、发展康养旅游和果蔬深加工产业振兴之路。

  依旧一往无前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婆家”没钱找“娘家”,22万亩优质生态梨园的资源错过了就太可惜了!杨建文建议当地政府打造“万顷梨园”田园综合体,建立全链条的果蔬深加工,发展周边田园休闲游、康养旅游。杨建文同时向“娘家”最高人民法院汇报,协调财政部给宁陵县拨出7500万元的财政支持。除此之外,杨建文还积极联系外地企业来宁陵县投资,打造集果蔬种植、气调仓储、分选包装、品牌营销于一体的果蔬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杨建文的努力下,宁陵县阳驿乡创新培育出“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地膜、不用除草剂、不用人工合成激素、不用转基因种子”的“六不用”生态农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自阳驿乡生态农场的“六不用”红番茄每公斤售价可达20元,即使高于市场价五六倍之多,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卖出1万余公斤。

  紧盯电商巧“牵线”

  网络拓宽致富路

  2017年5月,宁陵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随后,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县”“河南省首届农产品电商十强县”……宁陵县的电商扶贫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宁陵县电商扶贫成果的背后,与杨建文的牵线搭桥息息相关。为了让穷地方也能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杨建文着手对接打造了宁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将仓储、电商运营、创业培训等环节“一网打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协调,杨建文促成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云集等电商平台与宁陵县的战略合作,在平台为宁陵县农副产品提供中心展示位,有效提升了该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

  发展电商,人才是关键。宁陵县还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电商培训,受益学员约2万人次。全县县乡村三级党政干部、驻村第一书记、106个贫困村贫困户、企业业主、返乡创业青年都成了电商专家,为宁陵县发展电子商务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物流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杨建文整合当地8家快递物流企业,建设了物流园、仓配中心、电商服务站。电商服务站还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特产品代销、代收快递等服务,为农产品走出去和走进来开辟便捷通道。

  电商平台的建立捧红了宁陵县,也让这位“从北京来的杨县长”成了网络红人。“他是我们梨农的代言人!”在宁陵县,如果有人问梨农认识不认识杨建文,他们一准儿会这样回答。

  因为经常通过网络为宁陵县农产品“带货”,“网红”杨建文尝到了电商的甜头,便与深圳一家公司签订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项目协议,建立直播基地,在县乡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中培训万名电商直播人才,打造“网红之乡”。

  短短几年,宁陵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每年帮助贫困村线上销售酥梨、花生、西红柿、葡萄、黄瓜、洋葱、大蒜等农产品约5亿元,带动2800余户贫困户参与就业,户均增收5000余元。

  扶贫先扶智必扶志

  富了“脑袋”富“口袋”

  新的业态也给村民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当地干部和村民才是一个个造血干细胞。

  “培训让我对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村干部有信心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头雁’。”听完杨建文在扶贫干部培训会上的授课,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书记于凯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杨建文调研后发现,要想让群众脱贫,首先要提升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头雁效应”。为此,杨建文向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办申请专款,对全县364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培训,然后带领科技专家走遍每个乡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增产增效节肥技术、农作物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现场讲解、实地指导,帮村民解决种植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杨建文把党的关怀带给了当地的村民,村民也回馈给了他春风般的温暖:“杨县长来啦!晌午别走啦,在俺家吃碗面条吧……”如今,杨建文成为了梨乡百姓的“近老乡”“贴心人”,一进村便有乡亲同他热情地打招呼。

  杨建文自喻为“宁陵的一粒风沙,甘愿铺垫在扶贫之路”。在扶贫工作中,他更像宁陵县“三宝”之一白腊杆,沉默不言,扎根僻壤,却无怨无悔地顽强生长,奉献着自己的绿色和生命。

  《驻村第一书记》电影很短,4年时间却很长。在电影里,4年只是一个数字,只是光辉事迹的累积,只是剪辑出的幸福画面。但在真实的那4年里,是不能少一秒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苦苦坚守,是没有落一步的行走在村民间的坚定脚印,是不能忘却的奔波在扶贫一线的铿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