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火耀西侯度

■周慧虹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19日   第 20 版)

  沿着晋陕峡谷,浩荡黄河自北而来掉头东去,奔流到海不复回。就在黄河拐弯处,西侯度捧一粒火的种子,自古而今静静守候。

  西侯度在长久地守候,守候一段关于火的记忆。没人能够清楚地知道,180万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第一道火影究竟是怎样燃烧起来的。或许,起初它就只是一点星星之火,然而正是这微弱的星火,照亮了西侯度乃至人类的未来,使人逐渐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专家们的持续探寻,也让这缕埋藏于地层下的火之遗迹得以重见天日。

  西侯度在守候一段历史,同时也在守候着一份期待。远山苍茫,旗风猎猎;弦歌盈耳,史韵悠长。2019年,全国二青会圣火自西侯度遗址燃起,传遍大地,“圣火熊熊,赤焰腾腾,暖我寒躯,予我肴羹……圣火炀炀,其道大光,奕世载德,薪传流芳。圣火惶惶,其道得彰,安族与魂,祖国以光……”那苍劲悦耳的声音似从远古飘来,西侯度的期待,就此有了一个盛大而美丽的注脚。

  我循着二青会圣火的余温,抵临位于山西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东面的西侯度遗址。西侯度村原名“人疙瘩岭”,据传,殷商年间,西伯侯姬昌母子落难于此,幸得当地村民救助。脱离困境之后的姬昌心怀感念,赠送金银给村民。但村民非贪财之人,为纪念此段时光,他们用获赠财宝修建西伯侯庙,并将村名改为西侯度村。这段故事情深意重,给西侯度平添几分历史的厚度,更给其以人情的温度。

  举目遥望西侯度遗址,俨然一艘游弋于黄土高原上的战舰。这艘战舰无声地轰鸣,它由历史深处而来,正驶向辽远的未来,那渗透于土地中的巨大动能,怎能不激荡远观者的心?看吧,那苍莽的中条山与巍峨的华山是它的护卫,那涧沟梁峁是它的陪衬,那层层梯田上种着的花椒果树庄稼是它忠实的卫队;最高处的岳渎相望台,则不啻于巍峨的舰楼,舰楼侧旁五星红旗招展似火,俨然一团耀眼明丽、生生不息的火焰!

  走进西侯度遗址,就是走进了一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史,一部古人类进化史。进门一侧的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实地展出当年出土的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石制品,以及平额象、双叉麋鹿、山西披毛犀、三门马等22种古脊椎动物化石。那化石中的烧骨和动物骨骼上明显的人为切割或砍斫痕迹,隐约透露着古西侯度人的生活智慧,真实刻录出人类成长进步的印痕。

  走出展厅,拾级而上,沿途雕塑惟妙惟肖。那尊名为“围火起舞”的铜雕,动感十足:一群男女环绕火堆拉起双手,领头一人手中火把高高擎起,他们的表情无忧无虑,他们的躯体放射活力,他们的舞姿和谐奔放……那是对美淋漓尽致的诠释,那是由火带来的生命图景。再看那“围火烤肉”的艺雕,人们或立或坐,就着旺火烤肉的神情是如此专注,而倚靠着母亲以双手捧食烤肉的男孩,神态安详,天真无邪……人类掌握了火,就掌控了获取美味的利器,也就为肉体的强壮与精神的丰盈奠定了根基。

  如果把西侯度遗址比作一首交响乐,那么,乐曲的高潮部分自然在于天火台与圣火台。沿着山洞长长的石阶,穿过头顶仿若盘亘了千年万年的仿真古木巨石,眼前的天火台玉蕴珠藏、不事张扬。那周围的石缝里,光斑点点,恰如180万年前燃起的火焰。山洞顶“一线天”的设计,寓意着人类开天辟地、用火为雄。据悉,自天火台取到圣火的时刻,太阳光角度正好与“一线天”重合。现代人的匠心独运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演绎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景象。至于圣火台,或许因最顶端火焰的映照,通体呈现赭色。它就那么孤高地盘踞着,与周边的土峁、梯田为伴,任由岁月风吹雨打,矢志不渝守护着那束平凡而又不凡的火焰,岁岁年年明亮依旧。

  火是西侯度的魂。西侯度的火,穿越了180万年时光,烛照过往,温暖了黄河岸边的这片土地,也温暖和照耀着人类发展的漫漫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