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版:献礼华诞·特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河南济源:立下愚公移山志 脱贫致富幸福来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39 版)

  王屋山愚公移山群雕。

  2020年国庆前夕,济源市王屋镇麻院村贫困群众用喜获丰收的红辣椒拼成硕大的党旗,回报党恩。

  济源精准扶贫商标及应用。

  济源市下冶镇吴村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共谋发展。

  轩辕黄帝祭天处,王屋寻道有洞天。愚公儿女多奇志,济水源头捷报传。新中国成立 71 周年之际,河南济源人民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生日快乐、繁荣辉煌!愚公故里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谱写新时代绚丽篇章!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张战伟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石迎军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愚公故里河南济源来讲,总书记的要求具有特殊的意义。

  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辖2个产业集聚区、11个镇、5个街道,总人口73万,面积1931平方公里。济源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更有责任与义务坚定愚公移山之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愚公移山所体现的这种坚定决心、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济源人民最可贵的“传家宝”。济源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刻把握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实质,践行党中央精准脱贫各项举措,把传承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贯穿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过程,将决战决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咬定目标 尽锐出战

  愚公立下移山的宏愿,带领子子孙孙叩石垦壤、挖山不止,历经千难万险仍然不改初衷。济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始终传承着这种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为了挖掉贫困这座大山,济源人民在愚公移山精神指引下付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上个世纪50年代,深受旱涝之患的济源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理蟒河大会战,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上个世纪70年代,济源响亮地提出“向高山水利化进军”,完成了王屋山、鳖背山、天坛山三大水库建设,使山区13.5万亩“望天收”的“火旱田”变成了“保丰田”。进入新世纪以来,济源持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着力改善山区群众生存环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村村通公交车、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自来水。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济源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措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群众增收,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构建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于2018年底实现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2823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精准施策 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济源始终把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着力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在“绣花”二字上做足文章,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兜底见效。

  济源市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增收之本,把蔬菜制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积极探索实施龙头企业联镇带村(“带贫龙头企业+带贫合作社+扶贫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扶持了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在参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稳定增收;成立了市镇两级“携手奔小康”产业扶贫基金,突出发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合作社带贫,建立了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同时,济源在全国首家推行精准扶贫LOGO授权使用,35家企业获得授权,走出了消费扶贫公益捐赠新路子。目前,全市共培育扶贫龙头企业3家、带贫合作社50家、电商扶贫企业6家,产业扶贫基金总额达到9420.8万元,实现了贫困村村村有产业,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支撑。3家带贫龙头企业中,丰之源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瑞星农牧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阳光兔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级星创天地;59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村达到40个,最高达到52.14万元,剩余1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也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群众收入将在2019年底人均12823元的基础上,2020年全部达到1万元以上。

  济源市稳住就业扶贫这一增收重点,通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每周二周五日常招聘会,发挥市镇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合力,精准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活动,搭建用人单位和贫困劳动力供需平台,全年累计提供招聘企业1291家,提供岗位54870个。同时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工作。目前,有就业需求的3069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培育返乡下乡创业示范项目65个。

  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子孙,“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济源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终是为了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贫困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近年来,济源市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标尺,将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济源市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双千双扶”活动,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扶“今天”更扶“明天”,努力让贫困户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的同时,绝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开展生活补助,每生每年补助5000元,截至2019年底,累计为425名建档立卡大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12.5万元。

  此外,全市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杜绝因病致贫返贫,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不断完善“识别、救治、服务、管理、预防、惠民”六位一体健康扶贫工作模式,“先普惠再特惠、先医保再救助、先基本再大病后补充”的原则,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困难群众医保再保障等“六道防线”。

  济源市广泛实施社会保障,守住贫困救助底线,建立防返贫工作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促进贫困群众高质量稳定脱贫;按照“城乡一体、统一标准、精准识别、应保尽保”的原则,实行城乡低保并轨,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570元,月平均补助标准居全省第一。同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作用,从2017年起,为示范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等5项9个险种的“一揽子”保险;2020年,又推出“防贫保”等防返贫保险产品,防止出现返贫人口和新的贫困人口。

  志智双扶 激发活力

  愚公移山精神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归根结底要靠贫困群众的自身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济源市针对部分贫困户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等问题,科学统筹谋划,创新工作模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联动,积极推进实施“志智双扶”。

  为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感召力,济源市统一设计了具有济源特色的精准扶贫LOGO;统一扶贫漫画、标语、宣传牌的制作样式,统一提供通俗易懂接地气、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宣传内容;整合各级各部门扶贫宣传力量,组建“习习春风”宣传队,统一宣传队旗、宣传内容,定期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周活动;召开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开通“济源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实现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脱贫攻坚宣传全覆盖,进一步坚定全市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济源市文化扶贫接地气、粘露珠、有温度,紧贴基层群众口味,创新改进宣传方式,编排了《向脱贫之路进发》《产业扶贫快板书》《山路弯弯》现代扶贫豫剧等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咱们一起奔小康”、“文化扶贫”乐乡村、“文艺轻骑兵”等系列文化下乡宣传活动。扶贫文艺演出既让贫困群众享受了文化大餐,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济源市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典型宣传力度,积极选树和宣传一批贫困户脱贫的先进典型,并组织“济源市脱贫攻坚巡回宣讲团”,开展脱贫攻坚“十佳”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志气,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济源市依托职业技术院校、实训车间、自办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向贫困户传授致富增收实用技术,举办贫困户劳动力、“4050”人员等就业技能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等相结合的“精准滴灌”培训形式,讲政策、讲经验、讲技术,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要有愚公移山那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毅力和韧劲。在工作实践中,济源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化建设,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健全和完善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当代愚公”、争做“当代愚公”,以挖山不止的拼劲挖掉“穷根”,以苦干实干的韧劲带动群众,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脱贫攻坚。济源市实施“党建强基”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争创最强支部、争做最优党员、争当最佳书记”、“星级党组织”创建和“逐村观摩、整镇推进”等活动,整治4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同时开展党群结对联系、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确保贫困村党组织全面过硬。

  以全方位工作动员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济源示范区上下在疫情防控狙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双重考验下进一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山区镇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区2073户7084名贫困群众没有1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没有1户贫困群众基本保障受到影响;有就业愿望的3067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全部复工;3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带贫合作社已全部复工,带动贫困户1486人;2020年批复实施的50个脱贫攻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以“双联双助双促”行动促镇村长效发展。全市充分发挥工业强市优势,创新社会扶贫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在企业中开展“企业联村、专员联络,助脱贫攻坚、助乡村振兴,企业和村党组织相互促进”的“双联双助双促”行动,70家企业结对帮扶59个贫困村和56个有5户以上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企业先后为脱贫攻坚捐助现金、物资7741.3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54个,提供就业岗位325个,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战中,济源涌现了一大批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优秀扶贫干部,他们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用“要学愚公担担子,莫学智叟撂挑子”的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和指示,书写着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风采和情怀。“脱贫攻坚战中,最辛苦、最劳累、付出最多的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月光、星光、灯光,就是扶贫干部的诗和远方”,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卫祥玉如是说。”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济源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重要战略思想,大力传承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确保济源人民全部迈入小康社会。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发展和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自然过度,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基础。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篇章中写下济源浓墨重彩的一笔,向党中央国务院、向省委省政府、向济源的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济源示范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