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版:献礼华诞·特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陕西省延安市:砥砺前行势昂扬 乘风破浪谱华章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文 通讯员 祁小军图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33 版)

  宝塔山上红旗高高飘扬。

  远方的客人别错过,请您品尝宝塔苹果。

  延安乡村的温暖大棚产业助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延安街头闹元宵。

  青山绿水环抱的延安城新貌。

  延安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

  金秋十月,陕西延安广大农民喜迎丰收。黄土塬上,漫山遍野的红苹果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枝条;重点项目工地上,工程车来回穿梭,建设者们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产业园区里,生产线加速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定单;街道上,夜市的“烟火味”更加浓烈,说唱声与吆喝声奏出了幸福生活的美妙乐曲。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各级党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以实际行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献礼。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延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挥“两个明显优势”

  破解“一个明显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甘宁革命老区有“两个明显优势”“一个明显制约”。第一个明显优势是特色资源优势,主要是能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第二个明显优势是后发优势,主要是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空间。一个明显制约是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市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制约因素,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持续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追赶超越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延安市经济总量达1663.89亿元,人均GDP10565美元,县域经济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延安市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能化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原油加工、LNG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0万吨、80万吨;陕北至关中750KV二通道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彩虹光伏玻璃、石墨烯电热膜等转型项目投产达效;建成19个新能源和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实现装机92.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7.24亿千瓦时……

  延安市着眼在面积和产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大力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分级分选、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共同发力,苹果、小米、红枣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梳妆打扮”、远走高飞。目前,延安市累计建设智能选果线88条,冷气库贮藏能力超120万吨;举全市之力打造了“延安苹果”“洛川苹果”两大区域公共品牌,其中“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687亿元,居全国水果类第一,苹果总产值约140亿元,较2014年增长51%。

  延安市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进革命旧址整体性保护、内涵式发展。宝塔山、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桥儿沟等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景区免费开放;延安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达红色文旅小镇加快建设;2019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延安举办。2019年,延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亿元,较2014年增长188%。

  目前,延安市已建成运营新区898创新空间、高新区“红色筑梦”创业基地、宝塔区北航贝塔双创街区等众创空间9个,引进培育英雄互娱等新经济企业650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投运,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延安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33公里,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航班通达北上广深等19个城市,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8万人次,增长77%。西延高铁开工建设。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工程建成投用。被确定为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延安推进“双修双改”,城市变得更加文明整洁、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红色印记更加突出,历史风貌更加明显,现代气息更加浓厚。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所有生产建设围着山转、绕着水走,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目前,延安市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1%,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变化。严格落实河长制,坚持水资源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一体化治理,国考断面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延安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4年的252天提升到2019年的323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9年9月,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为延安退耕还林是全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延安样本”。

  全面建小康

  不让一个人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延安市各级党组织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下军令状,狠下绣花功,市委常委带头住村蹲点调研、精准指导,选派1807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2.69万名市县乡干部联户帮扶,组建1499个工作队驻村帮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因村因户因人精准补短,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延安对1.04万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85万人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面落实;一次性启动建档立卡1.5万户、4.96万人移民搬迁,3.09万户危房户住进安全住房;建成各类饮水工程3082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山地种苹果,川道发展设施农业,山沟搞养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符合延安实际、生态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子。延安市大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4.69万户14.36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

  延长、延川、宜川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7.62万户20.52万人下降到5062户8745人,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57%,延安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开启了全面小康新征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延安建成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构建8个方面长效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注重扶志扶智,激发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空军蓝天幼儿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合作办学办医,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

  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面对疫情,砥砺前行。科学有效地应对,使延安经受住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延安市委紧跟党中央部署,按照陕西省委要求,坚决扛起属地责任,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战时机制,适时调整防控策略,科学精准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延安市援鄂人员闻令即动、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最前线。

  2月22日下午2时,延安市最后2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标志着延安市8例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病人“零死亡”。

  4月30日,在援鄂抗疫医疗队、安塞区雷霆应急救援大队及优秀青年代表表彰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延安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安塞区雷霆应急救援大队“圣地先锋”荣誉称号。

  疫情期间,延安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792万元,365吨爱心苹果送达武汉,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改革

  延安市坚持把改革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一招,既做好承接落实,又积极探索创新,自觉向改革找突破、要效益。

  延安市县机构改革总体完成,正在由“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转变。新区、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鲁艺文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完成46户“僵尸企业”改制,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了3050户职工住房问题,保障了职工权益,实现了国有资本止亏保值。延安市将51户市属国企重组为16家集团公司,与中航油、英雄互娱、陕建等企业合作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延安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覆盖,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6.6%,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六个一”模式在全省推广,受到住建部表彰。294项政务服务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常态。2019年,市场主体达18.3万户,较2014年增长84.5%。

  民生领域改革亮点纷呈,延安市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市本级向宝塔区下放城市管理执法事项146项。在全省率先启动居民用电“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打造物业管理示范小区35个、智慧小区8个,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改革获得感。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成效明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88.2%的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延长县“银行+保险+期货”、洛川县“农地经营权+多种经营权组合抵押”、吴起县家庭林场模式、黄陵县索洛湾村“三变”改革等多点突破,打破了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壁垒,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延安市制定出台《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深化“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

  坚持用延安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

  延安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就会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建好用好学习书院这一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平台,编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安实践案例》《习语金句》口袋书,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探索推出“大数据+小书包”“问题墙+回音壁”等有效载体,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实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主体责任。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3%,城市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不断健全,机关单位“评星定级”“亮比评”活动扎实开展,市属国企党组织隶属关系全面理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5.6%、84.9%,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增强,延安市连续4年在陕西省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评为优秀。

  坚持好干部标准,用活用好“三项机制”。延安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大力实施“圣地英才”计划,引进24名两院院士,建成23个院士工作站。

  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延安市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百姓问政》,持续纠治“四风”,加强政治巡察,5年来,延安市共立案查处10622件,党纪政务处分10766人,移送司法机关188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

  延安,正在自加压力,开拓奋进。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延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谱华章,低调务实不张扬,扎实办好延安的事情,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持续做好“四问”答卷,努力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绩实效做到“两个维护”,绘制好十四五蓝图,推动延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