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产城融合周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四川省绵阳市:

科技创新不停步努力争当领跑者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通讯员 郭若雪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11 版)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聚丙烯薄膜生产线。 
  廖世龙摄

  每当翻阅四川省绵阳市建市以来的“大事记”,这一项必然位列其中—— 

  200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为绵阳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绵阳在全国版图中找准了“航向”。 

  从接过建设科技城这一国家重任那一刻起,绵阳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刚刚落下帷幕,但这座西部城市迎着科技创新的浪潮乘风破浪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敢为人先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长虹总是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市场之手”驱动下,长虹选择突破难题,率先启动“基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转型”的智能战略新引擎。 

  今年1月15日,“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在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 

  产业园内,自动导引车在车间内穿梭往返,将配件精准送达智能电视操作工位,一台电视机从客户下单到交货只需24天。 

  “传统的家电行业主要根据库存生产、销售。这几年,家电行业发展迅猛,已经转变为按照订单生产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的生产速度要快,不能让客户等太久。”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关键技术5G模组就来自于其子公司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市场估值就快速增长13.3倍。公司高歌猛进的秘诀在于持续投入精力搞研发。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立身之本。公司光科研技术人员就将近200人,平均年龄32岁。”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已申请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余项。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耗时14天的一款可实时监测体温的5G智能手环在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诞生。工作人员轻轻挥动手腕,5G智能手环便将体温等数据上传,自动生成健康码。 

  “让想象发生”不再是长虹一句简单的广告语,更多的想象正在绵阳变为现实。 

  2016年,攀长钢股份有限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了原焊管钢丝厂,从此结束了普钢生产历史,许多人为站在历史关口的攀长钢捏了把汗。 

  从结果看,攀长钢稳住了。绵阳市将攀长钢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试点企业,关停落后的普钢产能,集中精力发展高端的特钢产品。 

  为了开拓高端特钢市场,攀长钢加大科研投入,在亏损状态下,仍然保持每年1000万元左右的研发投入。“我们同时成立了31个重点新产品研发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产销研一体化组建项目组。”攀长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攀长钢的复苏只是绵阳用科技赋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近年来,绵阳市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引导有研发实力的企业牵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目前,全市有国、省重点实验室7家,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

  多向进发制定三个专项计划

  更多的科研成果正加速走向市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嫦娥探月工程及天宫一、二号等,长虹华丰先后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了9大系列、1400多个规格、5万多只电连接器,配套涉及各个系统。 

  “营收再创新高!”在高速飞驰的动车组上,连接器扮演着关键角色。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产品正是用于“复兴号”动车组的轨道连接器。 

  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城,绵阳不做跟跑者。而身在绵阳的企业更清楚知道其中的奥义——为支撑中国创造提供重要力量。 

  今年初,四川省首批瞪羚企业名单发布,绵阳沃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在该公司的展厅内,一只直径宽达1.6米、壁厚10公分的输水管道嵌在超声波管材在线测厚系统中间,而它总能最先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从深耕技术研发到产品行销全球,绵阳沃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一直坚持技术就是王道。 

  “实现这种管材厚度的测量,从系统的设计研发到机械安装,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绵阳沃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浩表示,该系统主要依靠接受超声波在不同密度管壁之间的回波,通过对传播速度与时间的精确测量,从而计算出管道的厚度。 

  除了超声波管材在线测厚系统,在公司展示台内,一台台形似“漏斗”的产品都是塑料生产界的“冠军”,覆盖塑料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那时候的中国塑料挤出行业几乎没有测量和控制系统,市场主要是德国某公司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唐浩表示,而我们产品出来后,迫使该公司的产品价格下降到了原来的1/3。 

  绵阳企业能够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手”。 

  据了解,绵阳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量身制定三个专项计划,助力企业壮大: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领航计划”,推进龙头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登峰计划”,引导企业找准定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涌泉计划”,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前端发展的各种难题,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5、4、3、2、1,点火!”2019年底,由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科技城之星”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谁都不曾想到,在第一次亮相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时,这艘运载火箭还处在方案设计阶段,从提出构想、展出模型到变为现实,仅用了一年时间。 

  不止是星途探索,在绵阳,全域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

  从高空俯瞰,作为游仙区80%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地,游仙高新区在地图上却是“绿油油”一片。游仙高新区在引导产业集聚的同时,科学规划了大片公园、学校、社区、医院等生活配套,规划绿地面积占比约45%。 

  “我们在规划初期就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建设,既专注产业发展,聚焦生产要素的保障配套,又突出产城一体、园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游仙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该园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两条腿”走路均衡发展局面——将园区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谋划园区的发展,使得创新产业的集中集聚与园区配套完善同步推动,以此实现彼此互为支持的良性互动。 

  不仅如此,智慧元素也正在为这座城区赋能。当智慧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精准招商系统中敲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这个关键词,屏幕就会展示出围绕该关键词筛选后的细分行业、相关企业、产业集聚地等信息。 

  与此同时,城区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一边结合当地科研机构,新建创新孵化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一边聚焦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江油高新区发起产业联盟,推动产业研发、设备共享,进一步提升在全行业的影响力。 

  而在城区的另一边,号称绵阳“中关村”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园区,一排排新建成的办公楼正孕育着绵阳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今年年初,16个项目纷至沓来,其中不乏行业内“大咖”。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绵阳分公司、深圳市北斗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将分别入驻位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域的八大科技园区。 

  “不到半年时间,中移动成研院、西部干细胞、中关村、中科数遥、基金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多个专业市场平台成功启动运营。”涪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园区不仅是绵阳产业发展的承载地,还在创新驱动、成果转化、战略研究等领域扮演起推动者的角色,与产业同频发展。 

  如今在绵阳,每天新增注册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个月有5.7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数字背后,是一个城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科技城建设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一个西部城市正在交出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