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城市党建周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力量下沉注动能 强本固基谋发展(书记领航)

■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 吕志成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10月12日   第 17 版)

  阜新市委书记吕志成带头参加党建项目拉练活动。
  阜新市委组织部供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辽宁省阜新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长期以来在基层治理方面存在欠账。阜新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秉持“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理念,克服自身困难,敢于啃硬骨头,从党建引领入手,创新“三个下沉”工作举措,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层治理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为阜新转型振兴凝聚力量。

  

  人员下沉

  建强基层治理力量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体现了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但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基层治理力量的不足。阜新市委全面总结疫情防控期间机关、企事业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的成功做法,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把更多力量下沉到基层,为基层治理提供人力支撑。 

  一是充实一批党建指导力量。我们深化千个机关支部与千个村社区、非公企业结对子的“千千结”活动经验做法,按照政治素质好、党建业务熟、协调能力强、工作热情高、作风纪律优标准,选派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熟悉党建工作、热心为基层服务的市直、县区直单位干部到街道社区任党群工作指导员,指导基层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其中,从市直机关选派34名干部到17个街道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从高学历人才中选派17名到街道任职工作,确保每个街道有3名党群工作指导员;从市直、县区直单位各选派187名干部分别到187个社区任党群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个社区有2名党群工作指导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建强一批党建骨干力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任务,要靠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键是要有一批有干劲、有想法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市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向65个乡镇、622个村选派乡村工作干部864名,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派出单位发挥“后援军”作用,与选派干部共同会诊把脉基层问题,共同推进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亮点、引进一个项目、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选派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帮助乡村党组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889份,引进或培育产业项目561个,发展“一村一品”农业项目369个,引入企业投资6921万元,协调和投入扶贫帮困资金6909万元,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747个。 

  三是凝聚一批党建工作力量。市委在全面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机构设置等“前半篇”文章基础上,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联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不断强化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统筹协调抓好辖区内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全面建立、规范运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年初以来,各级机关党组织对接社区“大党委”,1.3万名机关党员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创建全国卫生城等工作,先后参与社区议事协调会354次,帮助协调解决难题500余件,展现出城市基层党建的坚强力量;同时,市委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城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创新提质强覆盖”活动,2020年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90个,党组织覆盖率79.25%,新建社会组织党组织44个,党组织覆盖率57.53%,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资金下沉

  强化基层治理保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社区干部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每逢急难险重任务都冲锋在第一线。市委着力克服经济短板,全力推动资金下沉到基层,加强基础保障,让村社区干部在工作开展中有保障、有“底气”。 

  一是建强组织阵地。村、社区活动场所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前些年,阜新市622个村部三分之二低于200平方米,187个社区仅有45个超过400平方米,个别面积不足40平方米,基层治理水平受到影响。市委引领各县区采取选址新建、财政购买、开发商提供、现有房屋置换、清退长期占用等形式,先后投入财政资金3.5亿元、党费补助3369万元,对478个村、142个社区场所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推动全市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标。同时,充分挖掘红色基因,利用基层活动场所实施打造“3+2+N”党建工程,依托三个党性教育基地、两个红色主题公园和近百个红色驿站,上好新型微党课,通过话剧、歌舞、快板、评书、朗诵等形式编排微党课近700个,教育培训党员5万余人次,阵地利用率显著提升,党性教育功能不断拓展。 

  二是提高待遇标准。城市治理很多工作的落实都要落到村社区干部身上,市委从严格执行待遇标准入手,让村社区干部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2019年底全市村书记的年平均报酬才1.1万元,今年各级财政顶住压力,优先提升村干部报酬,目前村书记报酬达到每年2.7万元,增幅145%;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由2017年的每月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3255元并缴纳“五险”,副职、正职分别增加100元、200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达到4055元,相当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在提高待遇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大从村社区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事业编的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热情。待遇提升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担当精神也得到了提升,一些多年未破解的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土地确权工作中,村干部“自我革命”、冲锋在前,阜蒙县、彰武县共溢出村集体土地95万亩,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650万元。 

  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基层能否有效运转,经费保障是前提。市委将基层组织工作运转经费、党建经费全部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乡镇运转经费和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党员活动经费,确保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全部达到每年2万元以上。2019年,平均每个村级组织办公经费达到12.4万元,增幅100%。要想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光靠挖掘内部保障潜力是不够的。市委与省农信社共同实施百村百名金融助理工程,通过“1托X”模式,选派农信系统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金融助理,为加强阵地建设、保障党员活动、服务广大群众争取资金,既引入了人才,又进一步提升了保障能力。目前,选派的金融助理共走访贫困户9700户,帮助解决问题1274个,推动发展项目1401个,签订贷款协议2167个,发放贷款14765.9万元,有效发挥助力乡村振兴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质量

  基层治理归根结底是一项民生工程,群众满不满意是工作成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市委坚持“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理念,把医教食住行、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数据互通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在千方百计服务群众中凝聚推动城市发展合力。 

  一是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市委将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合“放管服”改革,优化权力配置机制,打出创新机制、减负增效、整合资源等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基层统筹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动员能力。市委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着力点,力求快速解决居民群众的需求热点、社区治理的痛点堵点,目前市县两级共梳理出社区可一网通办事项100项,已经实现网上办理18项,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82项,切实做到审批权限应放尽放,推进基层“一岗多能”、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服务载体在平台搭建。针对基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8890综合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网以及住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积金、医保、社保等各类网络服务功能多网合一,研发“阜新通”手机APP,打造“阜新党群服务网”一张网与“社区治理平台、纠纷化解平台、诉求办理平台、便民服务平台、智慧党建平台”五个平台,通过“一网五平台”打通基层与各级部门、各类组织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渠道,推动网络平台和实体大厅、线上运行和线下服务一体化,促进社区治理、纠纷化解、诉求办理、群众服务、党建工作等功能深度融合,实现一网统揽、一网通办。 

  三是服务目标在网格中实现。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是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所依靠的关键力量。市委深入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经验,按照资源整合、区域统筹、网格覆盖、分片负责的原则,根据辖区面积、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街道一级网格17个、社区二级网格187个、小区三级网格939个、楼栋四级网格11822个,建强一级网格大工委、二级网格大党委、三级网格党支部、四级网格党小组,配强党员网格长,建强党员、志愿者单元长队伍,把群众诉求、卫生环境、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疫情防控等社会治理内容全部纳入网格化智能化管理之中,做到级级有组织,层层有党员,把党建引领成效充分体现在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