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产经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上海市杨浦区:

场地少、健身难,体育消费如何发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唤宇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9月28日   第 16 版)

  社区健康师在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文化花园睦邻中心为居民提供健身指导。
  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供图

  “平时工作繁忙,身体压力大,刚好单位附近有许多正规网球场,自己可以在业余时间加强锻炼,缓解疲劳。”上海市杨浦区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以前也偶尔运动,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体育锻炼。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各地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杨浦区正多向发力,激活体育消费,做强体育产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消费试点并非终点,

  而是体育产业新起点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有着“游泳之乡”“田径之乡”和“足球之乡”之称。

  “基础扎实、势头良好和亮点突出的优势,是杨浦区申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核心动力。”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吕晓钧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市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赛事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为杨浦区促进体育消费搭建了广阔空间。

  2017年11月,五角场地区被命名为五角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杨浦区成功申报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区域内不仅吸引了耐克、阿里、完美等产业巨头,还集聚了尚体、巅峰、跃动、弈客等一批行业领头羊企业。

  在此基础上,杨浦区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8年,该区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167.92亿元,利润总额7.36亿元,2014—2018年的5年平均增幅高达33.77%;体育产业增加值73.8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3.99%;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到2726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均高于全国、上海市平均水平。

  当前,杨浦区正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试点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目标,为未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供指导性纲领。

  “在试点申报过程中,杨浦区总结出近5年体育消费的情况,归纳出优势与短板,实现了从‘散’到‘整’的突破。”吕晓钧表示,“体育消费试点并非终点,而是体育产业新的起点。”

  据了解,杨浦区统计局、区体育局还与上海上体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就《杨浦区体育消费分析报告》进行研究,今年年底发布研究报告;同时,杨浦区还会发放50万元体育消费券,配合市体育局做好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工作,促进体育消费。

  加快闲置和原有体育空间整合利用

  近年来,杨浦区充分利用各类旧厂房、闲置地块改造和拓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与活动空间,涌现出洛克篮球公园长阳路店、市京体育文化创意园、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民治路园区等代表性增量运动空间。

  “我以前经常去杨浦区的洛克公园,设施齐全,全场、半场都是标准篮筐,价格合理,但人比较多。”令荆先生意外的是,杨浦区很多体育场馆的前身竟然是废弃的工业厂房。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杨浦区创造了工业史上众多之最。坐落在杨浦区内江路的洛克公园长阳店,其前身便是创建于1930年的上海玻璃机械厂,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老厂房残破没落。如今,这里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了年轻人打卡的“街球圣地”。

  “发展体育产业是促进体育消费的保障,而体育产业的基础是体育用地。”吕晓钧表示,由于中心城区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狭小,导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场地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截至2019年底,杨浦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03平方米,位于中心城区第三名,但与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杨浦区整合本区现有“金角银边”体育场地设施的基本情况,结合外省市相关问题的工作经验,充分挖掘、整合国有闲置厂房资源,推动老旧工业建筑改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老旧厂房因层高优势,十分适合改造成体育场馆,但作为工业用地,改成体育场馆应如何审批、有哪些流程,此前并无明确规定。对此,杨浦区体育局针对该项目牵头组织了区市场监管、消防等单位,召开了一次关于利用工业厂房等空间建设改造为体育设施的协调会,对改造运动场馆的运行和管理进行规范化讨论。

  “我们最终采用了备案制,对改造项目的安全、消防各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实施主体责任制,企业方面必须自律、自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吕晓钧说。

  吕晓钧表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向体育用地倾斜,加快闲置空间和原有体育空间的整合利用,促进体育消费良性循环。

  体医融合精准服务

  个性化健身健康需求

  推动体育改革发展,要在推动体育和医疗融合上下功夫。杨浦区从2017年成为上海市首家试点城区起,就在全区范围(社区、学校、企业)内持续推进体医融合项目。仅一年时间,杨浦区实现了12个街道体医融合项目全覆盖。

  为了能让市民完成健康指标自助检测,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2019年7月,杨浦区建起上海市首家“智慧健康小屋”,如今,杨浦区已实现“智慧健康小屋”全覆盖。居民在这里可以检测11项健康指标,进行13项体质检测,还能够获得慢病管理方案、个性化运动方案、生活方式干预等。

  为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和体质健康需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杨浦区还积极探索以“主动健康”为主的社会健康管理新模式,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首次推出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

  6月10日,“社区健康师”项目启动,并在杨浦滨江开设了首场健康科普集市。当天,体能训练专家高炳宏教授和运动心理专家王小春接过了“社区健康师”专家的聘书。优秀运动员代表王励勤和邹凯也受邀担任“社区健康师”项目的特聘专家。

  据了解,社区健康师拥有专业的学科优势,开展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服务,对市民“吃、练、防、调”进行全链条指导,精准服务广大市民个性化健身健康需求。

  吕晓钧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杨浦区将盘活现有资源,持续推动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区级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馆向社会公益开放;探索推出“韵”动杨浦健身电子地图,打造杨浦一键通线上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智慧杨浦体育建设,提升杨浦体育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