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莫让“慢就业”变成“懒就业”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9月28日   第 02 版)

  背景:

  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

  @潇湘晨报:“慢就业”也并非一无是处,反而有独特之处。很多毕业生之所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就是因为仓促就业所带来的人岗不适的弊端和隐患,而“慢就业”则可以更好地寻找就业方向,提高匹配度,确保更坚定地前行。由此看来,我们对“慢就业”不妨多点宽容度和包容心,以便其更充分发挥作用。

  @工人日报:总体而言,社会对“慢就业”展现出正视的态度,将其归属为一种就业选择权利和方式,认可其少数性、正常性、合理性。这种正视是对就业多元价值观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开明和包容。

  @赵耀世:在“慢就业”的过程中,要坚决突破传统就业观念里的条条框框束缚,做到紧跟个人兴趣和市场导向,注重个人专业能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只有扎扎实实走完“慢就业”过程,才能不至于到下一个就业路口迷茫、彷徨。

  @李容辰:“慢就业”的时间因人而异,最好不要超过一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划,不能因为学习或工作压力的消失就漫无目的,演变成了度假,更不能成为浑浑噩噩的“啃老族”。应该牢记,这段时间是个探路的过程,要作出严肃、慎重的决定。

  @中山日报:很多年轻人之所以要“慢就业”,往往是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一种结果,换言之,就是家庭条件等允许他“慢就业”,但是他的“慢就业”并非完全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对职业期望太高、要求太多,或者是对进入社会产生畏惧感,于是一拖再拖,最终拖成了“慢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