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健康城市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9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步入老龄社会 养老产业该如何应对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9月14日   第 17 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逐渐扩大。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1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已达7%。而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这意味着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步入老龄社会矛盾凸显

  老龄化的呈现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成为目前最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在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看来,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着生活、健康、旅游、学习、娱乐、健身等多方面需求,如果能够把老年人这个群体更多地留在社会、集体,留在社区的环境当中,除了能保持市民活力,也能让社会公众分享更多老年群体的智慧和经验。

  然而,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目前存在着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养老医疗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老年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人才队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如何能有效快速够补好这一短板?

  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老年人的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刚需、社会文明的刚需,也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刚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预计,我国大陆地区60周岁以及以上人口在2025年将达到3亿人,2033年突破4亿人,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峰值,届时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数专家认为,“简单的公共卫生投入,肯定无法满足4亿人的健康养老需求。但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势必要通过硬件软件的多元供给,差异化供给。

  但从目前的市场现状看,还不是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阶段,而是加大市场供给、提供足够的选择余地。

  “现阶段,60岁、65岁的老年人退休后,精力、体力、心力、活力仍然很好,对多数人来说,在70岁之前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阶段。”在雷海潮看来,从60-70岁这段时间被社会称为“小老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仍然有活力、有贡献、能够为社会为公众做出很多有益活动的年龄阶段,如何能利用好不同年龄段老人的智慧和力量将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让老年人的存款不要流向第三方理财、P2P的无底洞,而是流向更高品质的健康养老生活。

  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目前老龄社会的健康需求与年轻社会建构起来的健康供给之间仍存错配现象,应加快老龄健康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快培育老龄健康人才特别是关键健康医疗人才,加快健康制造业发展,如初级健康产品、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高值耗材、智慧养生医疗服务等。

  居家养老仍是热点

  “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家好”。在老年人眼里,无论多么豪华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的家。

  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局长刘爱中告诉记者:“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8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9%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7.7%的人选择公立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目前西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以满足近7成的老年群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尽快建立政府、企业、家庭有效协同创新机制,才能让居家适老化改造这一潜力极大的行业,日益正规、专业、高效起来,才能让更多老人居住多年的老房子,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安全、方便的家庭环境中安享幸福从容的晚年。

  除了不离家的养老模式外,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推进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

  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看来,医养结合能够有效整合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康复、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服务。

  如何能让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更好地体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刘维林表示:“未来,我国的医养结合将从机构向社区居家拓展,从单环节向全链条渗透。养老产业将打通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实现三者融合协调发展。”

  “未来‘高科技化、精准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将是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刘爱中说。

  与此同时,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材市场协会适老产业分会会长鄂俊宇也表示,居家适老化改造则是居家养老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将成为老龄产业新增长点。

  疫情过后行业面临新机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健康养老产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北京诚和敬养老健康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仰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很多老年人开始回归家庭。”

  如梁仰所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不少护理员无法回归岗位,一些养老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此外,疫情期间,老年人及养老机构员工的心理承受压力也很关键。未来如何让老年人、家属、员工在心理上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各机构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健康养老服务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老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将向强化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社会参与;强化家庭成员(特别是义务赡养人)的义务;强化院内、院外的双重管理和沟通协调;强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融合发展;强化医养、康养的协调发展;强化智慧技术的康复辅具、机器人等的应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联防联控等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表示,疫情带给康养行业的,除了挑战更多的是机遇。“疫情使得全民对健康的关注大大加强,智慧康养、健康产业都是接下来发展的重点。”陆杰华称。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兼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成海军也提出,疫情改变了老年人寻求娱乐的方式,从走出家门、旅游等到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消费方面,老年人通过网络来购买服务的需求旺盛生长,智慧养老成为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