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脱贫攻坚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江西省鹰潭市:

激发脱贫内动力 奋发有为奔小康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郭钦明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9月07日   第 08 版)

  鹰潭市下辖贵溪市河潭镇丰田村佳韵绿色生态专业合作社基地,村民将红芽芋切片后晾晒。徐 蓉摄

  鹰潭市余江区洪湖乡苏家村村民在慧盈电子扶贫车间加工节能灯管。徐 蓉摄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月工资超过5000元,贫困艰难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炎炎夏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麻洲木制工艺扶贫车间内木头切割、电钻雕琢声轰鸣作响,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聊起生活的变化,52岁的油漆工吴福平虽然忙得一头是汗,脸上却堆满笑容:“原来因为妻子患有脑瘫,我无法外出务工,家里生活很困难。后来到扶贫车间就业,日子由苦到甜,小康生活就在眼前。”

  近年来,鹰潭市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举措,走出了一条新型稳定的脱贫之路。目前,全市34个省市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0820户、29784人减少到898户、2187人,减贫幅度达92.6%,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45%下降到0.23%,全市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像吴福平这样大步迈向小康生活的脱贫户越来越多。

  车间下沉

  端稳脱贫“大饭碗”

  麻洲木制工艺扶贫车间厂房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现有包括15名贫困劳动力在内60余名工人。车间负责人吴伏生告诉记者,余江素有“雕刻之乡”的美誉,马荃镇是余江雕刻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扎实的雕刻产业基础和浓厚的雕刻文化。“我是老一辈的雕刻工人,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回乡创办了这个扶贫车间,带着大家一起靠雕刻手艺脱贫致富。”他说。

  记者看到,麻洲木制工艺扶贫车间共有80余台如电脑自动雕刻机、自动喷漆机、自动抛光机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工人或用刻刀精雕细琢,或操作机器打磨原料,看起来很是熟练。“当地的村民多少都懂一点木雕,经过培训后就能迅速上手,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吴伏生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家庭幸福、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小车间端稳脱贫“大饭碗”,是鹰潭大力创新探索实施扶贫产业车间下沉带来的喜人变化。该市出台了《鹰潭市“产业下沉”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引导企业将生产实体转移延伸,在各地农村打造“产业下沉”扶贫车间,并从标识标牌、车间管理、配套设施、带贫益贫、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为脱贫装上“压舱石”和“稳定器”。

  以余江区为例,按照“一乡多品、多乡一品”的思路,大力扶持发展眼镜、雕刻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绿色节能、智能穿戴、电子信息、小饰品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农村,既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起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作用。

  余江区平定乡沙溪村海清电子扶贫车间主要经营电线电缆、高清线加工及销售,现有员工8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人。负责人吴春红说,车间有一条重要的招工标准——贫困户、低保户优先,60岁以上留守老人优先,“这个工作难度不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操作,技术熟练一点的一个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所以我们经常安排技术骨干带产品入户示范培训,多吸纳贫困户就业。”

  根据规定,扶贫车间的租金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5%。海清电子扶贫车间由余江区投资130万元建设厂房,企业年租金不少于6.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沙溪村每年有不少于6.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帮扶有想法、能干事、想干事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鹰潭全市共建有54家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308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412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激励约束

  激发脱贫内动力

  走进鹰潭贵溪市塘湾镇佳欣毛绒玩具加工厂,厂长崔学军正在教工人进行玩具产品扎捆、打包。崔学军是当地有名的“脱贫之星”,曾因身体残疾、家庭贫困,2016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起他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办起了毛绒玩具加工厂,带动508人就业,其中残疾人45人、扶贫户36人,均是本地留守妇女和困难乡亲,通过勤劳肯干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蜕变。

  崔学军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播,被评选为“脱贫之星”,激励带动着更多的贫困群众奋发图强。

  扶贫重在扶志。鹰潭市紧紧围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关键工作,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催化剂,通过评选“脱贫之星”、举办脱贫攻坚报告会等方式,发挥先进引领作用,弘扬自强精神,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动能。

  余江区锦江镇黄壁村村民徐细毛曾是缺乏脱贫信心的典型代表。徐细毛身体残疾、孤身一人,过去养鸭子失败的经历让他一度垂头丧气。为了帮助徐细毛树立起脱贫信心,扶贫干部时常上门为他讲述附近各村“脱贫之星”的典型事例,用身边看得见的变化鼓励他,同时为他解决养鸭子技术、资金上的困难。重新鼓起勇气的徐细毛很快靠着养鸭子脱了贫,养的1万多只鸭子成为他迈向小康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在做好正向激励的基础上,鹰潭还实施反向约束措施,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划出贫困户故意不还贷、因懒拒绝就业、恶意拖欠医疗费用、子女不赡养老人等7条红线、积极引导贫困户诚信为本,树立正确扶贫导向。

  贵溪志光镇贫困户翁某2019年因病住院,在享受医保政策之后,个人还需缴纳2900余元医疗费用,但翁某没交完医疗费用就擅自从医院里跑回了家。扶贫干部上门进行反向约束措施政策讲解后,翁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上缴了拖欠的医疗费用。

  2019年,鹰潭市23户拖欠医疗费用的贫困户全部缴清拖欠的医疗费用,总计2.56万余元;171个村推行设立了“红黑榜”,评出上红榜的积极主动脱贫人员1273名,公示黑榜人员185名;4名贫困人员由拒绝就业转为愿意就业。

  一码在手

  扶贫信息全掌握

  过去,打印扶贫资金流水清单一直是贵溪市河潭镇丰田村扶贫干部何国华的一件“麻烦事”。“以前上门入户的一大工作就是更新贫困户登记证上的信息,了解扶贫资金到账情况。每季度各部门的补贴发放时间不固定,帮扶干部需要拿着贫困户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去查流水。”何国华说,“要么贫困户不在家,要么银行没到账,白跑一趟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今,何国华的烦恼通过一个二维码得以解决。走进村里五保户李金龙家中,何国华拿出手机,对着墙上贴着的二维码一扫,李金龙家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已经享受的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到账情况一目了然。“这个码叫‘脱贫了’码,不仅取代了过去扶贫对象家中张贴的许多扶贫宣传单、责任单,而且成为承载扶贫信息、扶贫动态、扶贫诉求的信息化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贫困群众的‘最后一步’。”何国华介绍道。

  鹰潭市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扶贫工作,在下辖贵溪市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监测查询服务系统,贫困户全面推行“一户一码”,推动帮扶责任、扶贫政策和工作落实精准到户到人,实现了基层负担减量化、数据监测实时化、政策落实精准化、信息查询智能化、帮扶服务便捷化。

  “一码在手,扶贫信息全有。”贵溪市扶贫办主任朱加太告诉记者,小小的二维码里录入了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帮扶责任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等18个信息模块,贫困户基本信息直接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导入,行业部门的资金发放情况则由乡镇对口的工作人员实名录入,数据涉及14个行业部门62项扶贫政策,“帮扶干部可以实时更新维护贫困户相关信息,上户走访不再需要忙于修改各类扶贫资料,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扶上,有效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推行“一户一码”以来,贵溪市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分析研判扶贫形势,推动帮扶过程精准监管、扶贫绩效精准评估、帮扶方案精准定制,共排查修正“十大扶贫工程”政策落实等方面问题1356个,完善帮扶措施1360余条,取得了贫困户增收、干部减负、扶贫增效等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