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各地实践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7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红色街巷”强基层治理“血脉筋骨”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龚维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7月27日   第 17 版)

  台州市黄岩区社区党员群众开展志愿者活动。

  该区坚持一条街巷一座驿站,在党员群众家门口建设小型服务驿站。

  街巷是城市运行、治理的基础单位,纵横交错的街巷组成了城市这个有机躯体的血管经络。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扎实推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核心要素“微缩”于小街巷,聚力建设“红色街巷”,实现条块资源在街巷融合、各方力量在街巷凝聚,切实壮大城市基层治理“血脉筋骨”,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治理效应。近年来,黄岩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各老旧街巷的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被评为浙江省“无违建县”创建先进集体。2019年,黄岩区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实现“十二连冠”,成功捧回了浙江省平安建设的最高荣誉——“平安金鼎”。

  牵好“新街旧巷”牛鼻子

  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台州市黄岩区的城市建设进入裂变期。2017年以来,全区近百个城中村纳入改造,并有孔园、五洞桥等“36街72巷”启动了改造提升。

  旧城改建、城中村改造以及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传统社会格局,基层治理结构也日趋多元,由此带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环境、对象也发生深刻变化。

  为此,黄岩区立足本地实际,牵住城市发展变化中“新街旧巷”这个牛鼻子,实施“红色街巷”工程,明确运行机制、丰富活动载体、提升服务实效,促进街道社区力量下沉,在“街巷层面”有效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实现基层治理在街巷做强。

  多举措让基层“红起来”

  打造“党群中心”,集合资源一站式覆盖。坚持社区主导、街道兜底,新建、改建一批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集聚街道、社区的资源力量,“蛛网式”覆盖周边街巷。强化共建共享意识,以街巷为单位,依托“党群中心”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之间结对共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确定街巷工作要点、实施项目和推进措施等。如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东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包括了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文化站、图书馆、众创空间、社会组织孵化器等机构组织,在党建的引领下,紧紧围绕促进城市基层治理、提高民生满意度而各司其职,实现了新兴领域与传统阵地、各界英模与红领骨干、党内资源与党外资源的深度融合。

  通过这个“城市红色空间”,使党建联盟、党建共建、党建引领这些抽象的工作举措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抓手。

  同时,组建街巷党小组,发挥社区联合党组织指导培育作用,推进各街巷商务楼宇、临街商户、电商等领域党组织建立,并为其提供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如全区28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中,区消防队开放式基地为周边街巷党员群众提供实地体验学习消防知识,区中医院开放式基地为周边街巷的党员群众开设健康知识讲座。

  2019年以来,全区各街巷共新建如网络文化协会、装饰建材行业协会等26个两新党组织,推动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有效提升。

  开展“活动联盟”,集聚活力常态化联动。健全兼职委员、联席会议、共商共建三大机制,优先吸收行政执法、公安、司法等部门的领导充实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优先吸收教师、律师、派出所民警等专业人员中的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的兼职委员,同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深化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商共建,不断加强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和协调能力。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划分党建责任区、设置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打造“红色街长制”“党员示范情满家园”等党建品牌,培树“先锋管家”“执法先锋”等先进典型。

  同时,构建与市政、环卫、园林、物业、垃圾分类等多部门业务沟通平台,一站式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发挥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作用,建立街巷“党建联盟”,依托各党组织优势资源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联合区中医院党委、区法律协会党支部、区教育局党委等党组织开展送医、送法、送学进街巷等活动,推动各党组织由封闭单位式向融合开放型转变。在街巷安装智慧党建终端,贯通党组织星级管理、党员干部道德诚信、便民服务等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把城市各项资源纳入到城市基层党建功能建设中来。今年以来,终端记录和实时反馈联动信息2150条,包含人、财、物、地、事、组织等内容,达到城市基层组织网“一网整合”。

  同时,不断拓展智慧党建平台功能应用,通过融入“微党课”“阵地与活动共享”“双向领办与评价”等功能模块,推动组织联动、资源联用、活动联抓。如西城街道迎春社区将辖区内各街巷的18家个体户、200多名有特长的党员、15家单位和协会组织等集中在一起,定期开展党建联盟活动,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2次,有效增进党组织、党群之间融合互动。

  针对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普遍年纪较轻、生活新潮、思想前卫等特点,发挥好明星企业、标杆组织、代表人物等示范带动效应。如依托网络民情工作室这个平台,组织互联网行业精英党员建立互联网行业联合党支部,开展飘扬工程(抓组织建设)、强音工程(抓行业自律输出高质量产品)、瞭望工程(抓互联网社区治理),探索“E路永宁”互联网党建模式,始终将互联网业界精英团结在党的周围。

  建立“服务驿站”,集成服务零距离输出。坚持一条街巷一座驿站,在党员群众家门口建设小型服务驿站,选优配强驿站管家,针对街巷内工作生活的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主题式、即时式与周期式服务,内容包括便民咨询、医疗服务、日常维修等。

  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摸排各街巷、各小区楼栋、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人员组成和党员底数,形成覆盖到小区、街巷、楼栋的党员信息一览表,在社区广泛搭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街巷、楼栋)组织架构,推动组织体系向“神经末梢”延伸。

  推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街巷服务”制度,将城市党员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和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组建党员为主体的文明劝导队、平安巡防队、扶贫帮困队等志愿者队伍。组织执法、公安、司法、学校、物业等430余个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党支部、8000余名党员下沉到全区31个社区,组成“红色管家团”,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实行大众化志愿服务模式,对接96345平台开展“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并将党员服务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推动党员“亮身份、聚合力、作表率”,逐步形成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街巷”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全区共建立“红色方舟”“护航者”“红心特快”等5支城市党员志愿服务队,做好城市管理问题反馈、红色代办、政策解释等工作,一站式解决群众反映的难题,截至目前,在街巷共开展服务活动2万余次。

  “红色街巷”遍地开花

  黄岩区建设“红色街巷”,把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建在党员群众的临街上,在街巷这个基础层面,有效解决当前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服务群众距离远、凝聚群众能力弱等问题,带来了三方面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看法多”变为“认可多”,城市凝聚力得到提升。“红色街巷”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社区与两新组织的联系和沟通更加密切,与街巷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社区党员干部运用民主协商方法开展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街巷建设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五洞桥、孔庙公园、36街72巷等文化遗址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的落地,使得街巷党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从“被动多”变为“主动多”,城市发展力得到提升。“红色街巷”定期开展的协调议事,在街巷范围形成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动党员群众由“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形成了街道社区带头推进、驻区单位大力支持、两新组织紧密配合、街巷居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如官河古道改造中,沿河街巷党员群众积极配合,66天完成岙岸全村679户村民100%签约;17个村(社)正在拆迁或者完成拆迁……如今,“官河古道”工程雏形初现,老黄岩的历史遗迹即将焕发新容颜,街巷居民也将迎来全新的城市图景,得见“官河古道”的迷人风采。

  从“意见多”变为“方法多”,城市治理力得到提升。街巷服务驿站在服务党员群众的同时,及时收集掌握群众在城村双改、治水剿劣、消薄强村等方面情况,把各方的意见转化成解决的方案。如东城街道塔苑社区牵头建立“姐妹帮帮团”,在街巷开展驻点服务,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纠纷、子女上学等问题,改变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状况,邻里街坊、志愿社团及志愿服务者群策群力,共同解决柔桥后巷流动摊点夜半扰民等问题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