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民政部曾发文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明确表示包括地产、健康、旅游等行业要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城市渐渐“老去”,房地产企业纷纷布局“养老蓝图”,养老地产规模在探索发展中不断壮大。作为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养老地产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前路是否明朗?
完善适老化设备
提升生活舒适度
我国利好政策早已不断向养老地产行业倾斜。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加速布局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养老地产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批供、收取配套费等方面给予减免,加快审批流程和简化审批手续。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保障和规范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予以安排。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核心区域的和悦家国际颐养社区,便是在这样的政策东风下成立的。
“这里居住环境舒适,我们像度假一样享受生活,并没有感觉到是在养老院里养老。”一位住在海航和悦家的老人对记者说道,其实,不少老人对养老项目排斥的主要原因是居住环境相对较差,而和悦家提供了一系列适老化产品与设计,包括养老院的走廊扶手、地板,以及长者家具用品、呼叫系统、卫浴设备,让老人感到很贴心、生活很方便。
海航和悦家养老院院长石钧文介绍道,提升老人的居住环境分为几个方面,从社区整体规划上做适老化设计,此外,现在5G、互联网发展迅速,还可以做智能化设备设施的智慧养老,比如智能化的感应系统、智能温度提示,以及医养方面的提示等。
医养结合
让生命更有质量
然而,资源分配不均、医养条件不足的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也逐渐暴露出来。
目前,很多养老地产将机构与社区建在郊区,显然,医养条件难以满足需求。对此,石钧文建议,养老院应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内部医务室,并配备基础医疗器具及康复辅具,聘请全职医生24小时值班,兼职医生可采用多点执业的方式,定期来院内进行巡诊。此外,还应加强与邻近医院合作,开辟绿色就医通道,研究将养老项目设为120、999等急救中心常驻地的可行性。
中原集团昱言养老工作室创始人、北京大学国家治理与老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养老地产与大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坤昱表示,解决养老地产医养问题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整个城市规划配套完善的角度上面来讲,政府有义务增加医院的设置,改善医疗的条件。如果社区本身比较大,项目或者企业可以引进医院来满足这个社区或周围的医疗服务,此外,还可以与城区比较好的医院资源整合,搭建医疗绿色通道、医生定点巡诊,解决老人的医疗问题,以及利用互联网医疗做线上诊疗等。”
养老地产该如何发展
养老地产的居住空间具有“家”的内涵以及生命托付的意义。未来养老地产发展前景如何?
“就目前来看,养老地产没有从土地源头进行用地属性的规范跟梳理,也没有针对这个业态的规划及建筑规范,比如停车指标、公建配套指标等,也没有给予在土地抵押等方面的金融政策,当前发展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在张坤昱看来,适合做养老地产的资源一直处于较为稀缺的状态。
“养老是个服务行业,跟做地产商确实不一样,地产商习惯了赚大钱快钱,养老地产是低下头才能做服务,用真心才能服务好。”张坤昱表示,如果能够从成本管控、规模效应和运营增效等多方面齐头共管,肯定是可以做好的。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高端养老地产的兴起主要还是源于地产行业升级。从长远发展来看,高端养老地产的竞争性将会加强,竞争的内容将从地产转向养老服务本身,将更加重视与医疗机构或护理机构联合服务输出。随着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逐步完善,老年人在长期照护上的有效需求会得以提升,基于长期照护的养老项目专业化和高端化将是各大企业的着力点。
石钧文建议,政府要合理规划区域地产资源,加强政策引导,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区域养老产业布局。企业加强区域分析、市场调研,明确区域养老服务需求,谨慎进入,避免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