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医养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疫情促互联网医疗站上风口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18 版)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一句话,点燃了无数人的创业热情,也让站在风口上成为各行各业的目标,毕竟有东风,谁都想搭一班。时至今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令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充分融合,也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不断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国家也愈加正视“互联网+”这股东风。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

  风口上的互联网医疗该如何发挥优势?

  疫情让互联网医疗

  不再“轻如鸿毛”

  “远程诊疗、在线指导、线上复诊……”其实,互联网医疗并不是新鲜词汇。早在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来说,互联网平台更像是“鸡肋”一般的存在,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类似“摆设”的样子工程,这也是一直以来令业界诟病的地方。然而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各方对互联网医疗有了崭新的认识:互联网医疗不再“轻如鸿毛”,而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缓解了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同时,又极大满足了人们“不能出门、但要看病”的需求。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扶持,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互联网医疗赋能慢病管理

  疫情令无接触诊疗逐渐成为刚需,无接触诊疗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线下的感染风险,缓解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同时也满足了疫情下慢病患者和轻症患者的居家治疗与用药需求。

  《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加之政府对于线上平台复诊、处方药开具、医保支付的开放以及基层家庭医生的推广,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将快速发展,市场潜在规模达人民币3000亿元。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中国的慢病人群基数较大,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将达到3.8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也都在1亿人以上,恶性肿瘤患者达500万人。这些慢病患者具有治疗周期长、无法治愈、病因复杂等特点,其治疗需进行长期健康管理以减缓病程,预防并发症。

  “我奶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取药,但自从疫情暴发,去医院就成了一件不好办的事儿。”北京市民姚垚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定点医院号难挂不说,她也担心奶奶常常出入医院增加感染风险。

  疫情常态化下,与姚垚奶奶有同样需求的人不在少数。巨大的市场也在不断催生和倒逼行业新业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受到公众的关注。

  医联正是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广阔前景,专注于做好患者的互联网慢性病管理。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行业,是他们眼下的发展重点。医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医联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为就医不便的慢病患者开通“慢病云诊室”,提供治疗建议、电子处方、送药上门、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医保支付等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务,实现“从诊到药再到支付”的服务闭环,降低患者外出染病风险。

  规范发展是关键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规范”二字。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如何规范行为?亦成为现阶段各家互联网医疗机构应注意的问题。医联方面表示,在专家的指导下,医联将结合临床指南和临床路径,制定科学、有效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标准,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有效、低价、可及的院外慢病管理服务,从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企鹅杏仁是由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合并而成,致力于为国人打造全新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一直致力于构筑完善的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方面,我们将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完善信息安全方面机制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以家庭医生为联结纽带推动分级诊疗,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助力基层医疗的健康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家庭医生医疗体系的基础设施搭建完成的基础上,以患者以及家庭为中心,实现线上到线下的医疗闭环,从而为大众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此外,业内专家也指出,尽管互联网医疗在我已提倡和发展了多年,但目前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互联网技术也并不是“即插即用”,而是要顺应医疗行业的转型和医改的方向,充分发挥出互联网自身优势,才能真正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和“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