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城事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7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未成年人擅自充值游戏,退款机制亟待健全

■中国城市报记者 宋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7月20日   第 07 版)

  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打工的河北籍青年赵吉玉去银行取款时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4万多元钱不见了。查询后他才发现,从2019年12月19日到2020年6月19日,自己的钱已通过支付宝被转向多个游戏平台:转给九游平台“第五人格”游戏27000元;QQ平台“王者荣耀”游戏15862元;4399平台“迷你世界”游戏2275元。赵吉玉拿着单据反复询问后才明白,原来是他14岁的儿子偷偷用他的身份证注册,并将银行卡绑定到了支付宝上,最后设法弄到银行卡密码后操作的。之后,赵吉玉打电话到多个游戏平台要求退款,但其均表示不能证明充值不是赵吉玉本人操作而拒绝退款。

  实际上,赵吉玉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记者登录新浪旗下消费者维权平台“黑猫投诉”发现,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的投诉有17023条,主要以游戏充值退款难的问题为主。而这些投诉大多没有结果。

  父母发现未成年人冒用自己账户进行游戏充值后申请退款有多难?对此,记者拨打了九游平台客服电话,连拨5次后才接通。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要申请退款,需要有父母不知情的证明,随后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未成年人退款链接。一位曾申请过退款的家长告诉记者,他曾经多次和游戏平台沟通,但基本上没有回音。

  “有的家长选择到法院起诉,但诉讼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家长方也不见得能赢。”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哲嫒说,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行为是否有效,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智力水平、受教育情况以及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要结合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具体数额进行判断。

  在王哲嫒看来,此类案件一般都是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电子设备且用父母的支付账号对游戏进行充值,发生的前提是父母没有保管好相关支付账号的交易密码,同时放任孩子使用其电子设备玩游戏并充值,父母的监管责任缺失不可忽视。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文化教育委员会会长赖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几点建议:“平台在注册登记页面要设置人脸识别,且不要在游戏页面恶意引导充值,比如‘不充值就玩不了、充值后就能得到特殊物品’,诱导未成年人越充越多;在充值时平台要内置支付密码,并进行短信通知,未成年人要有父母认可通过;充值后48小时内父母可以去申诉退款,有关部门及企业要健全退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