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学会适当地“认怂”

■赵自力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7月13日   第 12 版)

  在邻里眼中,我父母是公认的模范夫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他们已好到从来都没吵过架的程度。

  我和妻子结婚后不久便从温柔细腻的爱河里走出来,生活在平淡朴实的柴米油盐中。在这种波澜不惊的日子里,两个人自然少不了磕磕碰碰。记得最激烈的一次是,我和妻子大吵了一架,相互撂了些狠话,妻子很是委屈,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意思是让我“闭门思过”。我父亲知道后,当起了我的“婚姻修复师”。

  “两口子过日子,没有不吵架的,牙齿还经常咬着舌头呢!不过,婚姻不是拔河,互不相让就会僵持不下,总得有人低头呀!”父亲说完,朝我看了一眼,说男人胸怀要放开阔些,该让就让着点,摩擦都源于芝麻大点的事儿。说实话,我俩那次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矛盾。起因是妻子做了油焖小龙虾,辣子放多了点,我就说了句“把舌头辣麻了”,哪知妻子把盘子一推,说:“要嫌辣就莫吃!”一下把我激得发火了。于是我们俩就你一言我一句地怼了起来,直到妻子眼泪婆娑地收拾行李。我也不劝她,低不了那个头,就由着她和孩子回丈母娘家。

  “其实,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出门前你挽留一句,认个错或许就解决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越早解决越好,就像救火一样,发现了火苗迅速扑灭就完了。你倒好,蹭鼻子上脸的,哪有火上浇油的道理咧?”父亲劝说完,见我还犟着不为所动,便举起了自己的事例。“很多人都说我和你妈是不红脸的,其实哪有不吵架的夫妻,只不过我有秘密武器。”父亲朝我不好意思地一笑,“那就是‘认怂’,遇事主动承认错了,有个好态度,马上就会得到‘宽大处理’的。”我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原来父亲的秘诀是“认怂”呀。那天和父亲聊完天后,我立刻动身去接妻子,没想到好话还没说三句,她就跟我回家了。我一路直感慨,父亲的“秘诀”还真管用,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

  母亲是河南人,性格直爽,说话嗓门大,饭熟了吆喝一声父亲就能听得到。父亲身量不高,也许是受到母亲“高大威猛”形象的威慑,他说话总是细声细气的。他们平日里也有争论,如杀哪只鸡,薅哪块地,种什么蔬菜等等,往往是不超过三句、不到一个回合,父亲就“败下阵来”,直接“认怂”。不过,也有例外。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想让我出去打工,父亲则叫我念师范。两个人各执己见,母亲以为再说几句父亲就会“认怂”,没想到父亲那天像“吃了豹子胆”似的一直坚持着。后来,父亲请来了长辈和好友们,一起商量这事,大家一致认为让我念师范比较好。尘埃落定后,父亲眉飞色舞的,又是递烟又是端茶,很有点扬眉吐气的味道。

  不过,事后母亲提起此事时常常感慨:“还是你父亲有远见,让你念师范是对的。”看来,父亲并不总是一味地“认怂”,“小事不计较、大事有主见”方显智慧。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便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学会了适当地“认怂”。这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