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选购饮品莫被“无糖”忽悠了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7月13日   第 10 版)

  炎热的夏天,打开一瓶冰镇冷饮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首选。但随着“控糖”被大家认可和接受,饮料中的含糖量成为左右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陈是无糖饮品的忠实“粉丝”,在他看来,口感上与含糖饮品没有差别的无糖产品,在健康上要略胜一筹。他告诉记者:“爱喝饮料的习惯改不了,但选择无糖饮料之后内心的罪恶感会少很多。”

  和小陈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是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5月,某电商平台上的无糖饮品销售额达5900万元,同比增幅210%,其中,无糖品销售额前三的类目分别是饮用水、果味/风味饮料、茶饮料,共占行业总销售额的79%。

  无糖饮品真的无糖吗?喝起来也真的可以更安心吗?

  “无糖饮料虽然标榜着无糖,但是它添加了代糖,并不是真的不含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这些代糖成分也可能引发血糖的变化,所以,想通过饮用无糖饮料的方式减肥并不科学。

  既然不能起到减肥塑形的作用,为什么还要打出“无糖”这个招牌?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糖尿病人报告》指出,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亿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11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这个罪魁祸首无疑就是‘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严峻的数字让各国政府加快了“控糖”措施的出台,也从一定程度上倒逼了饮料巨头们走上减糖的道路。

  “按照2019年减糖百事可乐671.61亿美元的收入来看,减糖后的饮品界又迎来新生。”该业内人士说。

  然而,企业所开出的“无糖”配方除了对行业有自救促销作用,在消费层面,各种代糖的发明和使用,对消费者健康而言更像是一种幻觉。

  据悉,市面上的无糖饮料会标注出一些甜味剂的名称,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而面对不能减肥且长期摄入仍有风险的“无糖”饮品,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教师张中伟表示,在选购饮品时要仔细看好产品配料表。“有时我们会在看配料表时发现里面有糖类,但企业广告却声称是‘无糖’,这是因为有时候只要含量低于某个标准就可以这样声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相关要求,如果某食品标签上声称‘低糖’,则该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糖含量不能超过5克;如果声称‘无糖’则要求更高,每100克或100毫升糖含量不能超过0.5克。”张中伟说,“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对于不适宜纳入过多糖分的消费者而言,选择饮品更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