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

汪曾祺纪念馆被疑抄袭?文化建筑更应杜绝同质化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6月22日   第 02 版)

  背景:

  5月18日,江苏高邮的汪曾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在纪念馆开放后不久,就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该馆在建筑设计上与浙江乌镇的木心美术馆似乎有着不少重合之处。

  面对质疑,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表示,目前的质疑“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比对”,有断章取义之嫌。但是,木心美术馆设计者、建筑师林兵认为,雷同之处如此之多,恐怕不是巧合。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陈丹青认为,汪曾祺纪念馆并非抄袭,而是同质化。但他也表示,作为被仿效的一方会觉得有点好笑,有点不舒服。

  @张九龙:不管什么原因,中国现代建筑同质化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在什么领域,好的创意获得了成功,接踵而来的就是人们的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同质化。

  @叶克飞:建筑行业有其特殊性,既强调功能性,也需要兼顾形式美感的艺术性。也正因为这样,它很难界定原创性,国内至今没有定义抄袭的行业标准。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列入受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内,但限于技术难点,保护工作仍然停留在法律条文纸面上。

  @远山眉:建筑界针对同质化的讨论并不少,极速扩张的仿佛复制粘贴的商业住宅,造成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高铁站,让到达和离开的旅人,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想象和思念。

  @王晓涵:在漫长的建筑历史发展中,其实很多作品都不是真正的“原创”,如果把建筑当作工程设计而不是艺术创作,就更容易理解。它的外在形式、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均很大程度受到当时技术发展的制约。每一次建筑的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顾小白:不可否认,汪曾祺纪念馆确实很好看。蛇形旋转式楼梯、藏书区、玻璃屋顶走的都是当下流行的简约风,颇有网红潜质。但好看归好看,这些似乎和汪老本人并没有直接关联,既没体现他作品意蕴,也没有个人烙印。纪念馆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更有新意。比如可以仿照汪老作品里美食样本,或用沙盘还原一下小说中场景。

疫情之下,如何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招牌黑底白字 何谈“民生温度”
上海市民可以上网报销医疗费
汪曾祺纪念馆被疑抄袭?文化建筑更应杜绝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