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住建部官网挂出一则通知引发关注,首次提出将在2020年展开城市体检工作,具体包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等36个城市。
根据《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0年城市体检将以防疫情补短板扩内需为主题,查找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同时也对城市体检的指标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8大内容共50个指标。
城市体检名单扩容
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上半年,住建部就已经确定了首批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不过体检名单上仅有13个城市,包括沈阳、南京、厦门、广州、成都、福州、长沙、海口、西宁、景德镇和遂宁市。
这意味着新发布的城市体检名单新增添了25个城市,其中大部分为省会城市。
这些城市具体如何体检?根据《方案》,在数据获取方面,将采用2019年统计数据、遥感数据、社会大数据等,结合2020年城市建设防疫情补短板扩内需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体检城市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问题;最后通过综合主客观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城市体检报告。
按照住建部要求,名单上的36个城市需在2020年6月30日前,将负责对接城市体检工作的联系人反馈,但并未对何时城市体检结果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体检内容涵盖50个指标
“就像每个人每年都需要体检一样,每个城市落实规划进展情况、城市健康情况、城市病治理情况等,都需要动态追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
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状况进行体检,为了是能发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创琳认为,这背后有两方面意义,一个是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城市建设情况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城市发展健康状况的一个诊断,目的就是保证城市高质量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治理能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美丽城市、美丽中国的建设奠定更好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城市体检内容包括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而这8个方面内容下,又分别延伸出具体的测评指标,共计50个。
例如,在生态宜居方面,《方案》特别提到城市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城市绿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在健康舒适方面,提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人)、高层高密度住宅用地占比(%);在交通便捷方面,提到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单程通勤时间(小时)、居住区停车泊位与小汽车拥有量的比例(%)等;在多元包容方面,提到房租收入比、房价收入比等。
看诊同时助企业择优投资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正面临从“大拆大建”的外延式扩张,向“精明增长”的内涵式增长的转型。这也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城市体检将为城市发展中各类“城市病”开出一张“良方”。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城市之一的长沙,就曾经湖南省、长沙市专家组初步判断,城市整体基本健康宜居,没有“大病”,但也有部分指标有待提升,存在一些“小疾”,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
“针对不同病症,‘大病’动‘大手术’,‘小病’通过‘微创手术’解决。”对此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飞表示,城市体检将成为把脉问诊“城市病”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更新和“微改造”,就是长沙对症下药治疗“城市病”的“药方”。
长沙市将在未来3至5年内,逐步探索建立城市体检“一年一体检、两年一评估”的长效机制、协同治理“城市病”的实施路径,建立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机制,形成城市更新+“微改造”的长沙模式,探索“五彩街区”建设等工作,确保城市不再“旧病复发”,加快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类似工作开展,有助于后续城市发展问题的发现,也利好城市高质量的发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对城市体检的指标进行了具体说明,如在交通便捷指标上,明确了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单程通勤时间的指标。类似指标将对于后续评估城市人口规模和交通设施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些企业也可以基于此类指标,综合评价城市后续的发展潜力,为相关的投资提供更精准的策略。”严跃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