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萍乡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两项工作成效突出,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近年来,“以煤立市”的萍乡,厚积薄发、真抓实干,通过着力重构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这三大支点撬动百年煤都转型升级,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显著。
重构产业体系:
从中低端走向新高端
曾经的萍乡,“以煤立市”“以煤兴市”,“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红(烟花)、金(冶金机械)”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闻名全国;现如今开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之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2019年,该市煤炭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不足1%。
今年一季度,萍乡市跃进煤矿等5家地方煤矿主动关闭退出,化解过剩产能27万吨。至此,萍乡市在“十三五”期间关闭煤矿85座、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达到426万吨。“十四五”末,全市剩余25座煤矿、148万吨产能也将全部关闭退出。
在煤炭去产能的同时,萍乡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传统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在江西鑫通机械公司生产车间,为完成川藏铁路、贵南高铁工程隧道掘进设备的订单任务,工人们正围着锚杆台车、钻装一体机加班加点组装调试。
江西鑫通机械公司董事长李小祥介绍:“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我们也加快了科技创新和产品转型,从煤矿抽身,转战金属矿、隧道工程领域,机械化、智能化持续升级,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公司在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日前,一条长160米的隧道窑落户“世界电瓷之都”萍乡市芦溪县,这是目前国内电瓷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长隧道窑。
中铁国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郄子伏介绍:“整条隧道窑全部采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风机均采用变频控制,确保温度符合控制曲线的要求,满负荷运行后比相同产能‘梭式窑’节能30%以上。”
4月中旬,芦溪县与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共同组建中国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成为中部地区首家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
与央企、科研院所对接,萍乡市工业陶瓷、电瓷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迈出新步伐,从中低端走向新高端,产品结构实现了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萍乡市电瓷企业数量占全球和全国的24%、42%,产品销售占国际和国内市场的20%、70%以上,新型环保陶瓷占全国市场份额也达到70%以上。
冶金机械、电瓷、陶瓷行业的蜕变,是萍乡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萍乡市还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
截至目前,该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聚集发展,海绵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近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过13.7%,同时建立了国家级科技园区(基地)5个、国家火炬产业特色基地1个、发展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6家。80%的科技型企业和规上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或实验室,累计引进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200多名。
优化营商环境:
“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
“疫情防控期间,感谢安源区以及萍乡市有关部门为我们协调防尘车间,帮助办理应急医疗器械备案,让我们短时间实现转产医用口罩。1至5月,企业已经出口口罩1.6亿只,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纳税2300万元。”6月3日,在萍乡市第二十次政企双月恳谈会上,昊涛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仕均激动地说。
2016年4月28日起,每两月举办一次的政企恳谈会已成为萍乡市委书记、市长日程安排中的“必修课”,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了生动范例。
为优化营商环境,萍乡市全面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2019年完成“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事项855项,占比达到78.37%。全市共认领监管目录清单事项1712项,录入的检查实施清单事项2584项,覆盖率为100%,居全省第一。
通过深入开展“优环境、降成本”专项行动,萍乡市自2017年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以来,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负50亿元,2019年实现减税降费18.25亿元。
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该市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正在建设中的安源生态新城安源湖畔,总投资30亿元的西人马先进智能医疗芯片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60余天,目前即将投产。
据悉,今年1至4月,萍乡市新签约项目149个,签约资金758.6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8个,电子信息、计算机等8个行业呈两位数增长。
增进民生福祉:
“地下开挖”变“地上开花”
端午前夕,改造提升后的南正街即将开街,搬迁居民文勇穿越半座城重游此地,只见多家商户在连夜装修店铺。他说:“告别了脏乱差,焕然一新、古色古香的南正街为萍乡人民增了光、添了彩。”
南正街是萍乡市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老街区。2015年以前,脏乱差是这里的代名词,市民对改造南正街的要求和期望与日俱增。
“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能亏民生,要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快,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萍乡市委书记李小豹不仅这样说,更是与班子成员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这样干。
2015年,萍乡市重启建市以来体量最大、涉及人员最多、问题最复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继连续3年扎实办好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八大工程”“八个提升”后,今年萍乡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聚焦群众的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将集中办好以“八个着力”为重点的64件民生实事,做大民生“蛋糕”。
在扎实推进民生“八个着力”的同时,萍乡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区公交电动化提升等12件重点民生实事和44项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
“这一片种芍药、那一片种白芨,能在家门口务工,又是做修复自家环境的事情,我们做起来都有劲,一定要把药材都种活。”立夏时节,安源区青山镇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杨治亮正拿着一根细细的铁棍在地上打着小洞,准备撒上有机肥种植中药材。
6月8日,记者来到青山镇青山村,这里是原市属焦宝煤矿所在地,而如今煤尘飞扬的场景荡然无存,又见“青山多妩媚”。
青山镇党委书记杨树告诉记者,2017年,青山镇抓紧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在青山村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小镇占地面积1850亩,以中医医疗为依托、医养结合为抓手,覆盖了医疗、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中医药教学培训、中草药种植、中药研发六大板块。
安源区以创建安源5A景区为契机,全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安源电厂搬迁工作,积极修复灯盏窝、跃进矿等矿山,实现矿山复绿。2017年,安源区又投入6000万元对安源河进行综合治理,关停了11家采矿场,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建起了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污水处理厂,铺设了2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投入400多万元改善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
“过去,我们村被黑水、煤渣、灰尘包围;现在,家门口变成了公园。我每天都会到河边散散步,看着清澈的河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穿行在繁花绿树间,惬意极了!”安源村村民张庆宇开心地说。
安源河被打造成生态景观河后,安源村将河两岸的土地利用起来,打造成一个集生产、休闲、康养、研学于一体的“七彩安源”都市生态农业体验园。
“只有水质好起来、环境美起来,产业才能发展起来,老百姓才能富起来,幸福指数才能高起来。安源河的治理之路,为我们今后如何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安源区安源镇组织委员金伟新说。
2005年以来,该市已累计筹集资金3.31亿元,成功申报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先后实施安源、高坑、青山、巨源、白源等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8个。
近年来,萍乡市大力实施矿山治理和城市生态空间修复,推进裸露地复绿,利用废弃矿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花木培育、特色养殖等,6万多亩废弃矿山变身“阳光花海”“金山银山”。去年,该市专门成立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专项小组,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列为全市重点工作,提出在2022年完成全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目前,萍乡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40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67.25%、湿地保护率76.07%,均居全省前列;萍水湖湿地公园、聚龙体育公园、玉湖公园等城市生态空间的修复建设,促使百年煤城蜕变成宜居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