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烈日下的清凉

■马海霞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6月15日   第 12 版)

  表姐开的拉面馆门面很小,店内面积也就20多平方米。厨师拉面、炒菜全在店内,再加上四张桌子,小店被挤得满满的。

  我家空调坏了,我只得奔到商场消暑去。路过表姐的拉面馆,我本想进去打个招呼,谁知刚踏入店内,便被里面的热浪推了出来。

  “太热了,店内没有空调,还有食客来吃饭?”我疑惑地问。表姐答道:“来我们店里吃饭的大多是在附近工地上干活的民工朋友,他们能吃苦,不怕热。待到饭点时,我们将桌子摆到外面,也多少不会那么闷。”

  不久就到下班时段,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了。他们刚下工,头上的安全帽还没摘,衣服也没换,每人提着一个大塑料水瓶。他们进店找地方落座,点餐,吃饭时边吃边看挂在墙上的电视,时不时和同伴聊几句,脸上的疲惫还未散去。有人要了一瓶白酒,每人倒了一盅,酒饭一起下肚。

  表姐看看表,确定这个点儿可以在门口支摊了,便将桌椅搬到外面。工人们见状都挪到外面去吃,也有人不嫌屋子里热,待在里面继续看电视。

  虽时值傍晚,但地表的温度并未散去,外面其实比屋内好不到哪儿去,我待了一会儿便受不了,赶紧奔商场蹭凉。

  次日中午,维修师傅来我家修空调。他穿着长袖工作服,里面还套着短袖衫。师傅身形胖,进门时已经满脸汗,眼镜从鼻梁滑到了鼻尖。我忙把风扇朝向他,又从冰箱里取了饮料给他,让他先凉快一下,消消暑再接着检查维修。师傅摆手说:“不用,我习惯了,不觉得热。”然后便开始从工具包里取工具,到外面检查外机。

  我躲在屋里往外瞅,师傅在太阳地里站了至少半小时,直到修完空调离开我家也没在风扇下吹一吹,打开的饮料一口没喝,更没喊一声热。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我们一家人总盼着热天,天越热心里越高兴,有时我怕自己对温度感知错误,还故意跑到太阳地里去感受。

  那时,母亲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冰棍。那个年代,只有天热得实在不行了,父母才肯舍得给小孩子买一根冰棍。所以,天越热,冰棍卖得越多,母亲越能早回家。说不定她路上还会捎个西瓜或割一点猪肉回来包饺子。若是天气凉快,母亲的冰棍喊破了嗓子也卖不了多少,最后只能将快化掉的冰棍减价处理掉,有时本钱都挣不回来。那时的夏天,因为母亲卖冰棍的缘故,天气越热,我们一家人心里越清凉。

  家中孩子问,夏天哪里消暑最好?我母亲回答:饭棚门口、玉米地头。他摇头不解。母亲又说,站到太阳下干半小时活,便觉得哪里都凉快。

  是的,有时最凉快的地方绝对不是空调房内。

爹娘树
石桥晨韵
烈日下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