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发展至今,高铁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在中国高速铁路12年的发展历程中,铁路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实现理念革新、科技创新和里程更新。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数据显示,预估至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覆盖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
高铁营业里程的一次次刷新,是拉动经济增长内需的重要驱动力。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铁路疫情防控、建设、改革、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受到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稳抓重点项目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国铁集团深感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可直接带动冶金、建筑、机械、电子、信息等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和吸纳工业产能,必须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
陆东福表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优化调整铁路投资计划。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铁路在年初投资安排的基础上,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促进投资规模增长;同时,继续把防控铁路债务风险和建设质量风险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投资效益和质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二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2298亿元,同比增长4.1%。
一段时间来,各地铁路局稳抓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开通、保在建、保开工”的顺序,组织实施服务国家战略的干线项目以及补短板项目。
在做好新项目开工准备工作的同时,铁路部门还将对今年拟开工的新项目作细化安排,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陆东福表示:“其中,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前期工作正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地质风险基本判明,重大技术方案也论证稳定,全面开工建设的条件已具备。”
“新基建”将开启创新大时代,促进中国铁路“加速跑”。陆东福介绍,国铁集团将组织传统铁路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开展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铁路建设、运输服务中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打造智能京张等重点示范项目,提升铁路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
继续深化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
2019年,国铁集团深入推动国铁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这一年,国铁集团正式挂牌后,陆续经过了董事会工作机制运行、优质资产股改上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和运输生产领域创新等重大节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发挥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的国铁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陆东福表示,除了继续深化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国铁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外,还将推动国铁企业股份制改造及推动优质铁路资产股改上市,规范上市公司管理,提升铁路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水平。
此外,陆东福认为,铁路还需进一步深化投融资改革,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实施铁路分类建设,推动国铁资本向干线铁路集中,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有效防范铁路债务风险。
在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陆东福说:“要建立健全法治化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深入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拓展服务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提升国际货运能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打造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发平台
今天,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技术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谈到高铁技术的更新发展时,陆东福表示,国铁集团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广泛参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的铁路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国铁集团形成了复兴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铁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初步构建了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
国铁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部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持续深化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安全保障、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
陆东福说,目前,国铁集团正着力打造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发平台,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复兴号高速列车已进入技术方案论证制定阶段。
为了完善高铁技术创新管理体系,铁路部门还将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增强铁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