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雨行凤凰品古韵

■孙亚玲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5月04日   第 24 版)

  清幽古朴的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凰古镇街景。峻峰无限摄

  当我和友人并肩走进柞水凤凰古镇的时候,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空气有些清冷。

  这座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有着1400岁高龄的古镇,至今依旧留存着丝丝古韵:街道由青石板铺就,街边是明清式徽派古民居建筑,白墙黛瓦;有着古铜色门板的店铺,多以经营当地土特产为主。包谷酒就腊肉,是商洛镇安县和柞水县的特色美食。20年前我们不知道包谷酒的厉害,10个人去一位镇安小妹家做客,有8个直接被主人请来的陪酒邻居撂翻,昏昏沉沉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从此再不敢沾染这位小妹自家酿的包谷酒,但却好上了腊肉这一口。每到镇安、柞水两县吃饭,竹笋炒腊肉是必点的陕南菜之一。

  由于疫情警报尚未完全解除,凤凰古镇街道上游客很少,冷冷清清,大多商店都关着门,即使开门的几家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我坐在一家干菜店门前的小凳子上和女老板扯着闲篇,她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失落,颇为热情地给我递来一把红薯干。我怕胃酸,接过红薯干后拿在手中并不吃,她却以为我是因为怕脏,又端来一杯清水让我洗一下尝尝。女老板微小细心的举动使我感动,她软绵绵、甜润润的声音又像唱歌一样悦耳,我便不由得多和她聊了几句。

  在一家店铺门口,一根原木棍上吊着的白麻鞋和龙须草鞋引起了我的兴趣。小时候,在爷爷和父辈脚上常见的鞋子这时却成了凤凰古镇的工艺品在出售。我爷爷人精瘦,个子不高,身量轻。他在从我老家西安蓝田县许庙镇耍扁担下兴安、走两河口的时候,穿的就是这种龙须草鞋。出门一趟半个月时间,其他人一天一双草鞋,他却三天两双,总是比别人多挣五双。他常说,省下的就是挣下的。我不知道当时一双草鞋能值多少钱,他一年又能省多少双草鞋,只记得他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过日子就要细水长流呢!”

  近年来每到一个城市或景区,我都喜欢参观古老的建筑。早晨从西安出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硬是用了20年时间才来到凤凰古镇。流连在古老的街道里,看着两边雕刻精美、用土漆油染、明净光亮的木格窗户,厚重结实的核桃木大门和石雕花卉门墩,我的双脚便不由自主地上了青石台阶。走进孟家客栈,吧台前的八仙桌和黄花梨木雕花圈椅映入眼帘,瞬间有种穿越的感觉。客栈主人告诉我们,在过厅的耳房里,还有一个老式雕花木床,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房间内没有开灯,光线有点灰暗,但这个木床顶正面雕刻的龙凤呈祥图案依然清晰可辨。撩开木床隔帘,可以看到1.5米宽的木床板四周用60厘米高的隔板围着。古人也真是浪漫,隔板外床头和床尾方向,各嵌有一把黑色带扶手的雕花木椅,是两人睡前谈心的地方。夫妻面对面相望两生欢,多好的意境,多美的夜晚。

  我是个俗人,所以丰源钱庄的黑底金字招牌远远地吸引了我。五间门面、三进三开的高大青砖瓦房气势恢宏,房檐、椽头的瓦当,包括院中天井下水道口都是古钱币形状。天井里,次序排列的三口大缸里养着金鱼,古人信奉“水能生财、年年有余”,必要时这几缸水还是救火的利器。在堂屋门口,一个雕凿成银锭型的石槽这时已成了花盆,里边被人很用心地种着铜钱草,也与钱庄有关。

  如丝似柳的春雨淅淅沥沥地飘着,伴着湿润的风,安抚了人们因疫情而起的焦虑情绪。能够重新走出家门领略大好三秦风光,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

  今年清明后,一场透雨让凤凰古镇周围大梁山和凤凰山上的兰花焕发了新姿。这不,同兴和酒肆门前的青石台阶上摆了很多用塑料袋连根带土包着的山兰花出售,一个彪壮汉子站在卖兰大姐面前啃着豆干打趣,10元一株的兰花他要用3元购买。卖兰大姐嘴一撇用眼睛瞟了他一眼,揶揄道:“你用的是美元?一看就知道是只会抽中华烟,不会欣赏兰花高雅的主。”最终,彪壮汉子以每株5元的价钱把大姐21株兰花全部买走。大姐耸肩抿嘴对我一笑,把钱装进口袋。

  两人皆大欢喜,各自开心而去。

  我们身后又传来婉转温柔的吆喝声:“天堂雨伞,20元一把。”

  脚下,是湿漉漉的青石板街道。我能感觉到细密的雨丝带着潮气打在脸上,似有还无。脚下紧走几步,吹来阵阵微风,我体会到的是雨中穿行的惬意,突然想到了王维的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雨行凤凰品古韵
球 嬉
母亲的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