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潜心创作 接触直播 回归平淡

疫情下影视创作者的“奇幻漂流”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5月04日   第 23 版)

  对于我国影视圈而言,2020年是难熬的一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类电影全线撤档,各地影院关门待业。至今,电影院已停业三月有余。

  影院停业对影院从业者、影片制作方、宣发单位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数据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范围内有2200多家影院关门的同时,还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

  面对影院关停、影视公司倒闭或资本收缩等一系列问题,导演、编剧、演员等影视创作者的现况如何?他们又是如何渡过特殊时期?

  停工不停创作的较真导演

  导演向凯执导过多部视角独特的影视作品,他的电影新作《青春特烦恼》亦受到大批观众关注。但这部本可以在疫情前上映的作品,如今却被迫延期与观众见面。

  作为《青春特烦恼》的导演兼编剧,疫情造成的长时间停工给了向凯更加细致打磨作品的机会。“这几个月,剧组也不用赶着做定档和送审了,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完善影片。”向凯说,片中一些镜头,本来剪辑3遍就能达到上映标准,但由于突然多出了打磨的时间,最后他剪了5遍。“我本来就是个较真的人,这多出的两道关能使我把作品修饰得更完美、更精彩。”

  谈到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时,向凯毫不犹豫地说:“影响非常大!但我认为,把电影当作事业的公司和团队应该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通常一部作品的创作周期为2-3年,所以有时候空闲下来也是常态。一个优秀的影片制作团队需要具备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专注于作品创作的素质和能力。待在家有待在家的好处,跑在外有跑在外的收获,只要坚持初心、匠心,在哪里都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开直播讲故事的青年编剧

  疫情期间,青年作家、编剧丁浩中止了几个正在参与的拍摄项目,突如其来的清闲让他缺乏安全感。“编剧本身就是看天吃饭,收入来源并不稳定。”丁浩说,“春节前我接到一部电视剧的分集剧情约稿,但疫情暴发后很多创作素材无法收集,我只能等疫情结束后再去筹备。”

  虽然无剧可写,但丁浩也不愿歇着。“这不光是生存问题,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很容易消极倦怠。”他说自己不愿意这样,于是在刷朋友圈、浏览各种论坛的时候,萌生了从事网络直播的想法。

  学习、求教和摸索……一个月后,丁浩熟练掌握了直播平台的操作方法,他开始在线上平台卖小说、卖剧本,给粉丝讲故事、讲自己在圈内的有趣经历等等,这成为了丁浩宅家的工作日常。“在直播中,粉丝给予了我很多快乐。交流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各行各业的人,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为今后创作剧本打下了基础。”丁浩说,在与不同行业的文学爱好者交流后,他开始尝试扩大直播影响力,让更多人重视文学,扩充大家的知识面。

  “传播文学多了一个直播渠道,感觉就像平时吃的食材加了新佐料,没它也能吃,但有了它,就多了之前不曾接触的味道,人们自然对食材的认识也会改变,从而对生活产生新的认识。”说到这,丁浩显得很兴奋,他认为对直播平台的尝试是自己面临困境的一种突破。

  丁浩还有个想法,他要向更多跟他一样处于从业困境的编剧介绍直播的优势。“作为文化工作者,在传播文学的基础上与更多同行分享经验与认识,这也是我在疫情期间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吧。”丁浩说。

  亲情与知识双丰收的

  80后女演员

  演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常年在外拍片,很少有回家的机会。今年春节前,80后演员杨欣借过年之机,在北京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谁知一休假就是好几个月,不过,我又重新找回了过去和孩子一起平淡生活的感觉。”杨欣说,从最初的闲不住到现在能完全静下心面对生活,她感觉自己悟出了一些道理。

  “对比疫情前的奔波、活动、演戏和疫情期间的烹饪、健身、陪伴家人,我发现,比起追求奢华物质生活,珍惜身边人才是最重要的。”杨欣说,“因为珍惜,你才会更加重视自己身边的一切,包括演戏这个行业。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爱和责任,我会把这份感情融入到之后的拍摄中,努力去温暖喜欢我的观众。”

  长时间的居家,对演员而言还有个特别的益处,杨欣称,她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观摩其他演员的作品,包括一些经典老电影。“这段时间,我认真揣摩老一辈演员是如何演绎角色的。我观察他们的表情、肢体,分析他们的语调、动作,并不断琢磨情绪释放和思想表达的方式技巧,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专业学习。”

  近日,随着全国复产复工大潮,杨欣也已经重返剧组工作,参演高希希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第一书记》。傍晚休息时,她感慨道:“几个月来的‘长假’让我享受了家庭的温暖,体会了学习的快乐,在双丰收的基础下,我再度回到工作岗位,带着这些收获,我会更努力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疫情下影视创作者的“奇幻漂流”
上海:96岁黑石公寓变身“城市文化客厅”
成都深巷老院中的中古店:“触碰”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