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北京市密云区:农民“爱上”网 菜园订单忙

■中国城市报记者 宋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4月20日   第 07 版)

  疫情期间,受限于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全国多个蔬菜种植基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鲜蔬菜滞销问题。然而,在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温室大棚种植户们却发愁菜长得慢,“还没长好就已经订出去了”。

  如此反差,令人惊奇。河南寨镇党委委员、宣传部长何园告诉记者,他们的秘诀就是一个“网”字。“河南寨是北京市传统的蔬菜种植基地,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扶持下,一批电商企业迅速崛起,订单农业逐渐成为了主流。今年一季度虽然处于疫情期间,交易量却较平常翻了番,成交量上千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何园说。

  名副其实的北京

  “有机菜园子”

  据河南寨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春增介绍,全镇现有设施农业占地面积445.6公顷,重点分布在镇域中南部;有日光温室2153栋,春秋大棚244栋,从业农户900余户。

  “经过这些年大力发展,我们的订单农业模式已经具备规模,全镇种植蔬菜有7大类40多个常规品种,品类和产量都提前根据电商要求设计好,不存在愁卖的情况。”张春增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报表显示, 2019年,全镇蔬菜总产达到5588万公斤,总收入11508万元,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

  “走现代有机农业发展之路,是河南寨镇委、镇政府制定的一条长远发展之路。近年来,我们相继建成了1个国家级、1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蔬菜观光采摘园,取得了700亩的有机蔬菜基地认证和2000亩的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张春增谈起当地农业发展来如数家珍,“我们现在有黍谷山、密之水、康顺达、村里头四个蔬菜品牌,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算得上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有机菜园子’。”

  电商助推

  订单农业发展

  走进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包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菜品分拣和包装。院子里,一个拍摄小组正在进行产品拍摄,这些图片将不久后出现在淘宝、京东等网店的页面上。

  “我这种的是有机水果黄瓜,1公斤可以卖到40多元,一个棚一季的产值在12万元以上。” 北京南山鑫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庆秀顺手便摘下一根手指长的黄瓜告诉记者,他已经拿到了几个中央部委机关食堂的蔬菜供应订单。“送一趟成本500元,但销售额就得上万元,省去了不少包装费,接下来我将重点发展这一块业务。”孟庆秀说。

  “以前种菜凭感觉,现在凭订单,种什么,都要听他的。”种植户郝大妈指着北京密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秋说。“我们现在有了品牌意识,对种植户在田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蔬菜品质越来越高,菜价自然也就上去了,老百姓都愿意跟我们合作。”杨秋告诉记者,目前正筹划着打造一个集生产和观光于一体的休闲蔬菜园区,利用近几年的顾客资源和平台的宣传,将顾客引流到线下,实地体验农业生产和采摘的乐趣。“现代农业不只供应有机蔬菜,而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市民们参与进来,让大家了解有机蔬菜种植,对提升我们的品牌和培养客户忠实度又会起到促进作用。”杨秋说。

  据悉,今年一季度,河南寨镇5家电商完成销售总额5326万元,同比增长151%。

  “密云区是国际休闲之都,休闲农业大有文章可做。未来北京市民们完全可以到我们这里来认养菜园,甚至可以体验做一天菜农。”在何园看来,“早上下订单,晚上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这就是河南寨镇作为北京市菜园子的底气。”

重庆探索三大消费扶贫机制
北京市密云区:农民“爱上”网 菜园订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