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疫情下, 各地加速打造健康城市2.0版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3月16日   第 18 版)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截至3月1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死亡病例316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793例。

  尽管目前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患者数量大幅度减少,国内的传播半径也得以显著遏制。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打造更为成熟的健康城市体系,防止出现类似的公共卫生状况,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院社团考虑和部署的重要课题。

  打造健康城市

  应强化“大健康”理念

  记者通过多市政府官网可见,疫情防控监督涉及综合领域协同作战,疫情考验后的健康城市建设,除了可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政府管理者首先还应具备“大健康”的理念。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责任部门各司其职,自上而下推进。

  透过应对此次疫情,人们发现,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除了政府部门外,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还需全社会每位市民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完善了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村镇的建设管理机制,才能逐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此外,健康城市的智能升级也离不开企业的技术支持。近期,为了确保复工期间人们的健康安全,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微信陆续推出了健康码方案,并在各市政府部门支持下分别从杭州、深圳逐步向全国推广,第一周就落地超过100城,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标配。

  在2020年3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表示,当前抗击新冠肺炎有一个极有力的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大数据。

  “健康码主要就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它会根据人们自身的活动轨迹、活动场所、坐过的公共交通工具、消费记录等大数据判断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专家指出,“健康码的推出,不仅仅是代替复工时的人力化审核,更是打造健康城市2.0版的良好基础。”

  打造健康城市

  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基础上,全国各地政府部门正统筹部署,对本区域的生物医药产能和卫生创新资源予以帮扶和支持,一方面,新政策促使许多医药企业更新理念、加快研发;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的技术升级又反过来促进城市智能健康平台的搭建。

  有着传统中医技术优势和丰富中药材资源的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正着力将传统中医药融入到城市公共卫生平台中。“我们以推进‘建昌帮’药业传承创新为主线,深入挖掘其中医诊疗技术和药方,除了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提供了预防方案,在产业推进健康城市发展中也奠定了良好基础。”南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俊表示。

  大健康产业的良好发展是打造健康城市的保障和基础。在一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有谈及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2019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应围绕生物医药、医疗、体育、养老等产业,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项目,推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产业发展,建设富有壮乡山水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一段时间来,南宁市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开工建设广西儿童医疗中心,加快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等一批重大卫生项目建设。

  打造健康城市

  应做到规划先行

  “城市健康治理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底线,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贺文龑在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时建议,政府管理者应从顶层设计、分级配套及底层架构几个层面作出系统规划。 

  “对于城市建设,我们往往会提起一句话规划先行。反思本次疫情,我认为在规划层面首先应强化医疗服务设施的强制性地位。根据城市发展规模,超前谋划,提高医疗设施的配置标准,预测医疗设施所需规模,并预留弹性。”贺文龑说,“同时,为了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应将防疫规划纳入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对于特殊医疗设施,如应急医院的建设,应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中,对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布局要预留出足够的土地空间。”

  从医疗设施基础看,分级服务医疗体系是搭建健康城市的关键。贺文龑认为,应根据疾病大小、种类、紧急程度实习分级分类诊疗,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特别是要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的关键作用,把高端的医疗资源配置适当下沉。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大医院门诊的‘拥堵’,规避因候诊群聚导致的交叉感染。”他说。

疫情下, 各地加速打造健康城市2.0版
迎接春天
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16个新冠肺炎检测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