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3月09日 星期一

城市住宅“蜂巢化”会加大新冠肺炎传染几率?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3月09日   第 08 版)

  “早知道当时就应该买一座带花园的独栋住宅,这样在疫情宅家期间,还能和家人在自家花园里散散步,在躺椅上一起晒晒太阳。” 两年前在北京市朝阳区购置房产的葛明向朋友感慨道。

  事实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重新审视低密度住宅价值的购房者并不在少数。来自贝壳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居民对住宅类型的偏好有明显变化,53.1%的改善型买家将更加注重低密度住宅。

  “绿色住宅、中低密度住宅和第二居所的概念会有所上升。人们对于集中在城市繁华区的高密度住宅,频繁社交生活的兴趣可能会有所降低。”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已经嗅到市场变化气息的房地产公司打出低密度住宅的噱头,纷纷抛出“后疫情时代,低密社区这几大好处你不得不知道”“健康大过天!战‘疫’过后,低密度住宅深入人心”等类似的软文标题。

  这并非低密度住宅首次受到市场青睐。2003年3月,非典型肺炎暴发,塔式集合住宅香港淘大花园一度成为受感染的重灾区:300多人感染,死亡人数达42人。受此事件影响,相比塔式集合住宅,通透性能好、密度较低的板楼逐渐在购房市场走俏。

  相比低密度住宅区,高密度住宅区更容易成为病毒培养皿。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建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密度的集合住宅区就像“蜂巢”,邻居间距小,居住密度大,这可能意味着每户住宅必须与邻居共用墙壁、天花板、下水道等等。

  “人与人的距离小,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便会加大,对开展防疫工作十分不利。此外,‘蜂巢’也可能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拥堵,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下难以紧急疏散等问题。”周建高说。

  那么,置于国际视角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人口密度又处于何种水平呢?

  “仅凭对住宅、居住区形态的外表观察也不难发现,国外城市住宅多为独栋或低层公寓,而国内城市住宅独栋较少,多以公寓为主,且高层公寓越来越多,更像是水泥森林。”周建高介绍说。

  关于“蜂巢”出现的原因,周建高认为,目前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多是通过严格控制供应量维持土地高价。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最大市场效益,往往把建设标准用到极限甚至突破标准,在一块土地上尽量建设最密集的住宅。

  如何让栖身之所在疫情等重大事件中打开“保护伞”模式?周建高认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大幅放宽城市人均居住用地标准,降低城市居住密度,或许更有助于让居民住宅在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变成“诺亚方舟”。

建好线上课堂,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2万套防护服连夜装运从北京发往武汉
城市住宅“蜂巢化”会加大新冠肺炎传染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