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2月24日 星期一

黑夜里的燃灯者

■李 晓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2月24日   第 24 版)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生活是由众多人物的活动轨迹汇聚起来的一条充满生气的河流,但在非常时期中,这条河流真的停止流动了吗?不妨压制焦虑、调整呼吸,你会听到城市的脉搏依然在欢快跳动。

  农历正月初二,我所在的城市停止了市内公交车的运营,只允许开往高铁站的大巴车继续运行。我的一个表兄就是高铁站大巴车司机,他说,初三当日下午,开往高铁站的车上只有3名乘客,他们戴着口罩,一路无言,车行驶在空旷的大街上,亦如飘在死水上一般静寂无声。下车时,一名乘客拿出两个口罩要送给我表兄,表兄急忙婉拒,乘客便把口罩放到车门边的扶手旁,然后回头对我表兄说了一声:“师傅,你多保重啊!”表兄听罢,心头一热,眼眶里泛起了泪花。他趴在驾驶台上,心里默默说了一声:我们大家,都要保重。

  表兄后来感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里面有那两个爱心口罩的照片,还有他清晨出车前,在大街上拍下的环卫工人的身影。表兄感情充沛地配文道:“谢谢你,同车的朋友;谢谢你,坚持为我们城市保洁的兄弟姐妹,我们同心抗疫!”

  最近的一天,我出门去单位参与防控工作,在楼下看见值守的老周,正趴在小区防控检查点的小方桌前填写疫情摸排表。今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九是老周60岁生日,他在电视新闻里得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消息后,让家人取消了在外面餐馆里预定的生日宴。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来,老周和另外7个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寒气窜动的夜晚,老周把家里的电火炉拿到值班点供大家使用。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看见老周正在值班点前编辑微信消息。他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问候大家,还把大家需要的生活用品一一做了统计,待明天交给专门负责采购的人员统一采购后配送到家。老周对我说:“你还得经常去单位,事情多,家里缺啥赶紧告诉我。”大蒜、大白菜、洋葱、花椒油、猪肝、土豆……我在老周那里做了登记。这些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了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人情味。

  有天晚上,当我又一次经过老周的值班点时,老周喊我坐坐再上楼。在简单寒暄中,老周告诉我,这几天晚上,他因为要值守而不能为93岁的老母亲洗脚,便把任务交给从南京放假回来的儿子。老周翻出手机里老母亲的照片给我看,只见照片里老人家鼻梁挺括、眉宇舒展,正张着没剩几颗牙的嘴乐呵呵地笑着。

  我同事德军的妻子是护士,农历正月初二便被紧急抽调到专门负责治疗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上班了。他妻子即使下班后也不能回家,只能到朋友家没出租的空房子里隔离居住。农历正月十九上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德军发的一句话:“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但你不在枕边。”《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是翻译家朱生豪与爱妻宋清如10年间往来书信集成的一本书。“醒来甚是爱你”,朱生豪在信里对宋清如这样掏心掏肺地倾诉,他愿意把相遇相逢前的清如,放到古代的编年史里去捕捉感受,去一点一点地想象发掘。我当时读到这样的句子时,感动不已。我不知道平时好像不太爱打开书本的德军是怎么知道了这句话,但他的表达击中了我的心灵,我真想溜到隔壁的办公室去告诉他:我也有与你相同的感触和心情。这些日子里,任何一丝温柔的涟漪,都能把心上的小舟掀得晃荡飘摇。

  夜风轻吹,我伏靠在窗前,看见千门万户荡漾开的静谧灯海中,还有一些不能回家的身影,他们忙碌奔走在灯火阑珊处:骑电动车的快递小哥、社区值守的人员、街边巡逻的警察、开大巴车的司机……当然了,还有那些我看不到的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在平时的生活场景里,他们很少有过所谓的“高光时刻”,但在这段“全民皆兵”的日子里,在共同抗疫的时刻里,他们是照亮前路及温暖他人的燃灯者。

  与其抱怨黑夜,不如点亮烛火。这些点亮烛火的寻常人,是生命与健康的护航者。我向他们致敬。

黑夜里的燃灯者
守 护
“宅”时光里亲情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