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20年02月24日 星期一

公共卫生危机考量社区建设

■刘佳燕 《 中国城市报 》( 2020年02月24日   第 12 版)

  2020年新春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大地乃至全球带来公共卫生安全的严峻挑战。随着防控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强,防控重点很快转向社区,引发对于公共卫生危机下社区建设的再思考。

  社区共同体的再认识:

  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

  国家推动社区治理,建设社区共同体,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不能只依附于对利益的共享分配,更应着眼于对未来命运的共生呼吸。

  这次疫情的长周期潜伏、传播面广等特点,决定了防治工作重心很大一部分将从点对点的医疗救治转向以社区为载体的面源管控,意味着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24小时的监管,而依赖于基于共同命运和公民意识的社区共同体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和利益冲突,是社区共同体营造的试金石,也是营造契机。需要避免过度内向化、行政化、利益化取向,避免各扫门前雪甚至排斥异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而大力宣传和培育理性自觉、互爱互助和责任担当的公民意识,共建良序社区。

  社区工作成为一线战场:

  责任重大而权利保障滞后

  近期,社区已成为联防联治的前沿阵地,繁重的防控任务和巨大的压力迅速落到了基层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肩上。他们承担起宣传、防治、排查、统计、汇报、体温监测、场所消毒、邻里协调等大量工作,同时兼任信息员、观察员、宣传员、排查员、联络员、警卫员、辅导员、应急员、协调员、心理疏导员等职责,成为防范疫情社区传播的核心队伍。

  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正在面临的艰巨挑战:一是人手紧缺。随着疫情转向社区传播为主,伴之以疑似多、确诊少、人传人的特点,这场可能的持久战对于社区防控的人力、空间、资源和动员机制都将是巨大的考验。如何有效动员和吸纳志愿者特别是党员群体成为社区自救互助的有生力量,成为急迫之需;二是苦于应对填表和检查,形式大于实务。上级的部门分割带来重复填表,部分表格设计不合理,与一线社区防控工作实际情况脱节;三是社区工作者在薪资补贴、技能培训、装备供给上缺乏保障。

  社区行动组织力量:

  推进自助互助参与机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战在于赶上春运这一人口流动大潮。高频、高速、高量的流动和交往带来当代社会的高风险特质,传染病扩散更呈现出社会性、系统性的问题,很难通过单向的、垂直化、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全面控制,人们集体性合作的作用日趋凸显。面对疫情,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力量,包括专业社会组织、临时救援小组、志愿者等,展现出快速反应、整合力量、联合行动的优势,但同时也艰难应对着社会信用缺失的巨大挑战。

  在国家和社会行动力量之外,还有一类依赖于社区的行动组织力量,展现出小社群、高度连接、熟人网络的优势,在应急行动、信息传递和互助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两类社区行动网的高效展现:一是经历过非典考验,街镇——村社地方行动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应急行动能力和居民动员能力,并获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二是社区邻里网络联系紧密,拥有邻里互助、志愿者队伍等多种自组织形式,并与地方行政体系之间建构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这显示出组织化和信任度成为现代社会动员中的关键因素,组织化提升行动能力,信任度降低行动成本,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是社区防控工作的重要潜在力量。

  当前的疫情防控,不仅是一个个患者的救治战役,或是医药研发的战役,更是一场全民动员的阵地战,还得回到社区,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之外,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我组织的力量,建立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组织、互相支持、互相救助的机制,在平时实现有效组织的常态化,非常时期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

  以人为本,

  营造安全、健康社区

  安全和健康是千百年来城市建设永恒的核心关注点,安全社区和健康社区营造是实现幸福和谐社会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落脚点。

  这次疫情防控中,不少社区中暴露出居民在公共卫生、文明养犬、良好生活和锻炼习惯、社区救治能力、灾疫后心理疏导等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普遍缺失。由此,笔者建议:

  一是重视合理良好的社区空间环境塑造。营造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提供充足的室内外康体健身场所,方便社区民众可开展基础性的康健活动,或社区需要临时封闭管理时,也可作为居民活动和避难场所。

  二是在社区生活圈中全面融入防灾防疫体系建设。应以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为触角,整合线上咨询和会诊平台,为社区诊疗、预防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支持;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等对线上技术不熟悉群体,提供便利操作和使用指导。社区卫生机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重大安全事件时期分区、隔离的空间配置要求,以及疫情防控紧急物资储备。

  三是加强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和社区教育。建设和完善社区灾害应急管理的平时预防机制、资源动员机制、参与机制、灾害防救能力建设机制,以及灾害后的伤害评价、安全监测和修复机制;制定社区应急预案,组建社区灾害防救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对于个体、家庭、社区两委、社区(家庭)医生等对于社区灾害和重大安全事件的防控意识、公共卫生伦理意识、应急处理能力、自救互救技能等的基本教育。

  四是构建健康安全监测和防控管理信息技术平台。搭建有公信力的信息监测和传播平台,对于降低社会恐慌、减少不良效应的扩展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来看,应重点保障疫情、防护、医疗就诊和民生保障这四类信息的定时更新和公开。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融媒体中心、云服务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信息采集与更新、综合评估、病例跟踪、数据预测等功能,加强数据动态监测、风险评估、人员排查、防疫提示和预警管理。(作者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公共卫生危机考量社区建设
强化法治保障 做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