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希望的大地》:

找准时代脉搏,唱响奋斗之歌

■春 晖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17 版)

  《希望的大地》剧照。

  “76台彩电,将近20万元,砸的是大家的钞票,是大家的血汗钱!”

  “今天我们砸了这些彩电,为的就是明天我们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后天顾客不能砸了我们的厂子,谁砸了牌子,我砸谁饭碗!”

  面对全厂员工的反对,厂长马尘(杨铮饰)力排众议,手起锤落,将76台彩电全部砸毁。在电视剧《希望的大地》中,这段“马尘怒砸问题彩电”的情节让观众印象深刻。

  日前,由王成刚编剧、吴子牛执导的电视剧《希望的大地》圆满收官,精彩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令观众们直呼“意犹未尽”。该剧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通过讲述工、农、商、学、兵等不同领域小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过程,展现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34年社会变迁。

  

  源于真实故事,

  直面时代真貌

  《希望的大地》受观众认可,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真实生活。真实,正是《希望的大地》在创作中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

  马尘怒砸76台彩电,壮士断腕,扔掉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收获的是顾客们的长久信赖。这样的举措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走在前列的企业家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口碑所做的努力。

  在《希望的大地》里,类似桥段还有很多。改革开放至今,无数真实故事为这部剧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抓住真实,意味着不回避前进路上的挫折和苦难。电视剧开篇,为了应对联合国考察团,救济粮被留在了县仓库装点门面,“月亮湾”生产队的村民却不得不饿肚子,“里子重要还是面子重要”,村民的质问掷地有声。

  因为家庭成分原因,知青吴蔚然(印小天饰)无法参加高考;知青马尘考上了大学却无法顺利入学,还被收回了录取通知书。在那个年代,吴蔚然和马尘的遭遇是普遍存在的,在追求希望的道路上,这些挫折亦是时代的磨练。

  然而在这些挫折之中,往往又孕育着希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全社会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都在解放人们的思想,将整个社会带往希望之路。

  《希望的大地》表现苦难,但不过分渲染苦难,写希望,但不过分夸大希望。全剧以一种艺术的辩证法,深刻揭示了苦难和希望的辩证关系。正如《希望的大地》研评会上有关专家所说:“要写希望,就要写苦难。没有这些苦难,希望是苍白的,是没有力量的。正因为有了苦难,希望才显得温暖、感人。”

  正是有了这样直面现实的勇气,《希望的大地》才有了感人的力量。

  网状人物群像

  深度展现时代切面

  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群像的高水平塑造,是《希望的大地》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用小人物表现大时代,既体现出了群体对时代的共同向往,也刻画出了个体的不同之处。

  《希望的大地》写了几类不同的人物,他们以网状的结构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展现时代的切面。

  以吴文渊(李雪健饰)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正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写照。改革开放之初,他们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他们经历过苦难,深知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年轻人,因此对于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不遗余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支持他们努力探索。

  提出“掌上有茧、鞋底有泥、心里有光”的董望春(宗峰岩饰)同志,正是基层干部的代表。他既有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理想,也有踏实肯干的执行力。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改革开放才能迅速在农村落地生根。崭新的土地政策,全新的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马尘、吴蔚然等下乡知青,更是全剧浓墨刻画的形象。这些下乡的知青不放任自我,而是善于抓住机遇,改变命运。参加高考,用知识武装头脑,是他们向命运抗争的第一步,之后又发挥自身才智,投身创业之中,更是为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农民大队长到基层干部,从专家学者到知识青年,《希望的大地》正是通过各行各业的小人物,以一种网状结构反映了欣欣向荣的大时代。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但却同样努力,为改革开放的事业添砖加瓦。

  还原时代风貌,

  传承精神财富

  洞察时代心理,展现时代精神,让观众能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的艰苦和不易,《希望的大地》做到了。特别是对于时代风貌的精准还原,最见功夫。

  历史转折期的社会心态不易描摹。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历程,像河流一样,有急流也有浅滩,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答案。在第一集里,知青吴蔚然就发出了疑问:“希望在哪儿?光明在哪儿?”吴蔚然的疑问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心声,在经历了历史的动荡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希望又在何方,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吴蔚然等知青们的迷茫,正反映了时代的迷茫与跌跌撞撞。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议,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索出正确的道路。大胆果断、迷茫犹豫……各种社会心态,都被演员诠释出来,既让观众了解那个时代,也体会到改革的必然。

  时代精神最能引起观众共鸣。

  “风可以吹走一张大白纸,但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顺从,不认命。”马尘的这番话引人深思,面对诸多困难,马尘没有逆来顺受,而是迎难而上,和命运抗争到底。从知青时代和大自然作斗争,再到投身“新星”电子厂努力创业,在他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儿。

  同样是知青,柳莹略有不同。她专注于科研技术,有着百折不挠的毅力,最终实现突破,在相关领域实现了中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她身上,更多了一股钻劲儿。

  此外,为了搞活农村经济带头实践的董望春,为了实现自己新闻理想的吴欣然,为了挽救人民财产抗洪牺牲的军人柳诚……都以各自的方式践行了自己的原则。在他们身上,闪耀着那一代人的理想主义光芒。

  面对生活的困境,个人该如何突出重围,奔向希望,这是剧中每一个人物都要面临的问题。

  他们的选择不同,但终极指向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命运的拼搏和不服输。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的共性,这样的精神财富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和发扬。

  “看心田破土而出的秧苗,让希望可以越长越高。”“江山无限,雨后丰饶,这正是我们的荣耀。”《希望的大地》的主题曲,正唱出了那份时代建设者的骄傲。正是有了无数奋斗者,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希望的大地》找准了时代的脉搏,也唱出了属于奋斗者的歌。

新片速递
找准时代脉搏,唱响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