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山东省郑保屯镇:

创“党支部+街巷长”基层微治理新模式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苏 桠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15 版)

  郑保屯镇五屯村小巷议事会商议街巷环境治理。
  苏 桠摄

  郑保屯镇小巷议事会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任安渡摄

  郑保屯镇“小巷管家”现场协助修路工作。
  张英健摄

  郑保屯镇“小巷管家”帮助村民迎战 “利奇马”台风。
  左怀建摄

  垃圾杂物不见了,村子变得干净又整洁;吵架拌嘴的没有了,乡亲们心情跟着美起来……村子的变化,得益于“街巷长制”的实施。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每天697名“小巷管家”活跃在村头巷尾,管理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郑保屯镇在全镇范围内探索建立“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小巷管家”社会网格微治理模式。每个小巷选出巷长,每条街道选出街长,并被封为“小巷管家”,统一发放红袖标、红马甲、红胸牌用以标识身份。全镇根据村内主要街巷划分了116个小巷议事会,议事会下设“小巷管家”,按归属管理街巷,同时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小巷管家’在乡村治理中看似微小,却是党建引领力的直接抓手,是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的重要枢纽。”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向记者表示。

  村民共同参与

  激起基层治理新活力

  11月19日,记者在郑保屯镇邢庄村党支部书记曲传存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张基层治理网格示意图。图上详细绘制了全村每户村民的位置,并用不同颜色标识出了14条街、36条巷和每条巷子的“小巷管家”。

  “以前,我们村2261个村民的大小事情都来找我处理。村路边上有垃圾了,谁家违规建墙了,谁和谁拌嘴吵架了……每天,我都为这些事忙得团团转。”曲传存说。

  为了解决村内各类细枝末节的问题,为了让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今年3月,郑保屯镇率先在邢庄村探索推行“小巷管家”制度。

  村民曲恩后就是邢庄村的一名“小巷管家”。在这条有着32户100多个村民的街上,曲恩后平日主要负责查看大街的环境治理、调解街内村民的各类纠纷。

  “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街上巡查,随手捡拾垃圾,发现乱扔乱放的及时制止,解决不了的就通知相关部门和村民。谁家有个困难,我就赶紧去帮助。邻里之间有了纠纷,我就及时去调解。”曲恩后说。

  “小巷管家”制度试点获得一定成效后,逐渐向全镇推开。目前,在郑保屯镇,像曲恩后一样的“小巷管家”共有697人。他们都是通过党员、群众代表评选出的热衷公益、公道正派、乐于奉献并且具有良好群众口碑和号召力的村民。

  “让村民当家做主,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小巷管家’掀起了全民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浪潮,激发起了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郑保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斌说,“我们建立起一村一工作站、一巷一管家、一村一张网格图、一巷一工作手册、一议事会一微信平台‘五个一’基层微治理工作机制。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实现了第一时间有人问、第一时间有人管。”

  今年以来,郑保屯镇在“小巷管家”制度模式下共开展志愿服务158场,整治破环村居环境行为296起,消除安全隐患165处。

  下好“绣花”功夫

  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在五屯村幸福街“小巷管家”董祥田的《街巷长工作日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儿:11月8日,村民张国树耕种冬小麦时不小心把相邻的村民凌传广承包地里早些时候种的麦苗压坏了,为此两人发生争吵。董祥田听闻后,立马赶到麦地劝和。在其耐心劝说下,很快两人当场和解。

  “这事儿要放在以前,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管,可整个村子就一位书记,哪管得过来这么多小事儿。但这种小事儿不管,以后都可能发展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儿。如今就看出我们‘小巷管家’的作用了,在自家门口做身边事情,发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解决,真正方便了群众。” 董祥田说。

  “‘小巷管家’参与基层治理,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王冬总结道,“探索实施‘小巷管家’制度以来,他们发挥着‘绣花针’般的作用,把基层产生发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做到纠纷不出街、矛盾不出村、困难不出镇。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织密基层治理网格

  打造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自从村里每条街巷都有了责任人,问题解决的也快了。‘小巷管家’连着小巷议事会,议事会通着村党支部、镇党委。以前村民有什么问题不知道向谁反映,但现在我就是他们的腿、他们的嘴。”八屯村“小巷管家”李功栓说,他会将村民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街巷议事会梳理出来,再建立起管理工作台账,一个个落实解决。

  八屯村的出村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泥泞不堪、难以出行。今年10月,在小巷议事会上,“小巷管家”们就这个问题在会上讨论,形成工作台账后,反馈到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那里。王冬随即带领镇党政班子成员一线办公,把镇党委会开到道路现场,实地查看八屯村道路状况,听取八屯村党支部、小巷议事会的议题情况,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并争取上级支持,启动八屯村出村路整修工程。

  目前,八屯村980米长的高标准水泥路正式通行,同时全镇9条7.9公里年久失修的村内外道路也正在动工铺设。

  “路通了,人心也就通了,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拍手称赞。”王冬说,“村里的难题被妥善解决了,让村民们看到了镇党委将基层微治理纳入镇党建工作格局的决心与信心,也让村民们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后续的治理工作。”

  在郑保屯镇,“小巷管家”制度背后是基层治理的大网格。该镇将基层微治理纳入镇党建工作格局,“小巷管家”与党员干部、警务助理、家庭医生等共同合作,形成“街巷发力、一呼百应、联动互通”的整体布局,织就了美丽乡村、防火防盗、纠纷调解、文明传播的一张大网。

  郑保屯镇还利用小巷议事会、“和为美”人民调解室、党群谈心室“一会两室”,将治理的触角深入街巷胡同,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同时,郑保屯镇还运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将涉及“三农”的31个事项绘制成流程图,通过“一宣两微八册”规范村级班子运行和干部办事用权行为,强化村民对办事流程的知晓率,打造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乡村治,则百姓安。从过去有名的信访镇到现在的山东省文明乡镇、卫生乡镇,郑保屯镇的蝶变靠得是基层微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是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郑保屯镇党委听取收集“小巷管家”意见建议436条,“小巷管家”制度共化解群众纠纷86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52起,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村党支部+小巷议事会”已将全镇6起信访积案彻底化解。去年4月至今,郑保屯镇实现了进京到省到市到县零上访,构建了“纠纷不出街巷、矛盾不出村庄、困难不出乡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创“党支部+街巷长”基层微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