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不交预付款,学费贵一倍;交了预付款,款难退

校外教培机构预付费制该如何规范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2月02日   第 07 版)

  近日,大众熟知的韦博英语教育在多地的培训机构陆续关门,员工集体消失,学员预存的学费不知去向,更无从追回,引发大众关注与热议。如今,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预存学费几乎成为常态,如何看待教育机构预付费制?消费者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为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校外教育机构,探寻预付费制背后的“潜规则”。

  学员:交够一年学费才开课

  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北京林女士在某艺术培训机构给女儿报了儿童舞蹈班。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该培训机构一定要预存费用才可以消费,而且存得越多,优惠越多。

  “课程销售人员告诉我,少儿舞蹈集体小班每课时200元,如果预存1万元的学费,可以享受7.5折优惠;如果预存2万元,可以享受6.5折优惠。最高限额可以预存4、5万元,学费也会给予半价优惠。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课时费取决于你预存多少金额。”林女士说。

  尽管对预付费制度感到不满,林女士还是在会员卡内预存了1万元学费。“1万元是预存费用的最低档,如果孩子每周末只上一次课,1万元足够覆盖她一年的课程费用了。”她说。

  记者调查了几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后发现,预付费制度普遍存在。例如,少儿美术课程按年收取6000元的费用,数学、英语等辅导课程需一次性交一学期的费用。

  走访期间,某教育培训机构一位工作人员反问记者:“上学不也是整学年或整学期的交学费?培训机构也需要先交钱,交够钱,再上课。”

  预付费制似乎已成行规。为留住既有学员和吸引更多学员,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以提前预付学费可享受优惠的名义,让学员提前支付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表面看来,交了预付款可以得到课程优惠,长久看来,钱款一缴,学员将处于被动地位、进退两难。

  机构:预付的学费很难退回

  早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就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课时收费的线上培训机构,每科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60课时;按照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而记者调查后发现,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在预收费的时间约束上偷换概念,兜售“课时”,逃避监管。

  那么,交预付费之后,能否即时退费呢?叶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

  去年,叶女士在北京一家艺术培训机构报了爵士舞的课程。学习半年后,叶女士怀孕了。考虑到怀孕后短期内无法继续参加爵士舞课,叶女士提出退卡退费的要求,但该机构前台客服人员回应,这是学员自身造成的问题,机构不予退费,并建议将预存学费的会员卡转让给他人。最终,叶女士没能在9个月内将会员卡转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过期会员卡内剩余的2000多元学费打了水漂。

  “预付的学费就像是扔出去的钱,上课不满意不给退,身体不适也不给退,只能是机构引发出的问题才能退款,但是怎样界定是机构的问题也没有具体说明,在合同中机构占据着‘天然优势’。如果教育机构出了问题,带着学员的预付款跑路,责任明显在机构,但那时学员基本联系不上机构,预付款无法追回,学员要想保障自身的权益更是难上加难。”叶女士无奈地说。

  专家:可为预付费的

  消费者增加利息补偿

  多位学员以及学员家长向记者反映,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同于普通商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行应有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资质认定和审核,同时应加强监管。

  实际上,预付费制度不仅存在于教育培训机构,还广泛存在于美容美发店、健身房、商店等场所。

  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MBA研究生必修课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导师孙希有向记者说明:“这种让消费者提前付费办卡的行为,相当于商家向消费者借款,这种行为必须遵循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规则、遵循产生利润效益的商业伦理文化规则。”

  孙希有表示:“有的商家单纯是为了增加公司资本财产。建立自己的营商规则,有利于前期机构的成本输出,比如房租、教师工资等一些费用的开销;有些商家则是打着收预付款的旗号作出虚假的效果,诱骗消费者交钱。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是否预付费应放在第二位,应该先确认商家性质是否正常,能否信任商家并予以付费。”

  “正常情况下,商家需要兑换承诺,保障完成预付费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或产品。如果商家无法按照承诺完成款项中的内容,则需要退还消费者提前预付的资金,或者为预付资金的消费者增加利息补偿。”孙希有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学会防范风险,一旦权益受损,必要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校外教培机构预付费制该如何规范
“爱育未来”公益项目启动
惩戒好比高悬的剑 未必真要刺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