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古今拾趣话杭州

■马 源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11月25日   第 20 版)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宋代词人柳永在这首《望海潮》之中所形容描绘的繁华之城,便是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事实上,古时杭州的文化发展,与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社会的矛盾冲突是分不开的。公元1138年,金人的铁骑把颤颤巍巍的宋室赶到了东南一隅,南宋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杭州在彼时被称作临安,临安作为南宋的政治中心亦被历史之笔描重、放大。“直把杭州做汴州”虽表现了南宋士人阶层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但与此同时,杭州这座城也确实迎来了文化发展的又一次高峰。

  各色的历史积淀,使杭州形成了自然厚重的文化气质。钱塘古意,至今韵味十足。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杭州水系发达,很多地名中都带有“水”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近代城市改造中,杭州很多原有水道都消失了,但说起其最负盛名且绵延千年至今还在发挥着航运作用的水系,非京杭大运河莫属。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绵延千里的南首,拱宸桥是横跨在大运河上的一座石拱桥。人们站在桥上,遥想着古时水路通衢的情景:那些送至北方的稻米和物产、往来做生意的商贾、赶考的读书人,无不是乘船通过这条运河驶向遥远的北方。

  杭州依山傍水,山水相依。杭州的山多以“岭”命名,山势虽不险峻却足够蜿蜒曲折,再加上茂密的植被,更显清幽深邃。祝英台和梁山伯求学的万松书院,便隐藏在万松岭的山林之中。正是从这里,梁祝化蝶的传说联结了历史与未来,成为中国人精神上共同的爱情归宿。

  杭州的雨水很多,6月是梅雨时节,降雨可连绵月余。但最具诗情画意的,当属杭州的秋雨。杭州的秋雨和满陇桂花一同飘落,打湿了丽人的裙角;杭州的秋雨悄然而至,撩拨着迁客骚人的愁绪;杭州的秋雨夹杂着温暖潮湿的气息,还裹挟着桂花和其他花草的香气,沁人心脾。当秋雨之气扑面而来时,你会更加感喟杭州的诗情诗境,这正是:人从景中过,便在画中游。

  “片儿川”与“龙井”

  在杭州火车站附近的江城路上,有一家老字号餐馆,名为“新丰小吃”。在店中叫上一屉虾肉小笼包、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汤,享用一顿简单却滋味十足的餐饭,对任何人来说都颇为惬意。若是赶上饭点,住在不远处的居民们还会来这里买上几个大肉包作主食。游客们很少会光顾新丰小吃店,一是其店面不算堂皇,并不吸引人;二是杭州的特色小吃确实不少,犯不着走巷穿街地寻找市井深处的门面。

  除了这些颇具烟火气的小吃,杭州还有楼外楼、奎元馆等驰名海内外的酒楼。说起奎元馆,就不得不提起一道叫“片川儿”的面食,它的食材和做法并不复杂:使用新鲜的笋片、雪菜和肉片做浇头,与面条同煮即可。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这似乎是一种饮食文化共识,但杭州人说起面馆,竟也能如数家珍。对此,有一种解释是当年宋室南迁,带来了北方的饮食习惯,随着年代更迭,北方做法单一的汤水面和南方特有的新鲜食材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杭州独特的面食做法和吃面文化。

  除了饮食文化,杭州还有着值得品评的茶文化。杭州产茶,杭州人好饮茶,也会品茶。杭州有一些久负盛名的大茶馆,临湖而建,占据地利而风光无限。杭州的街巷里还遍布着小茶馆,这些小茶馆虽然简约但不失人情味:主家露天布上几张茶桌,支起一把大伞,端来几个盖碗,提来一壶开水,老邻居、老朋友们相约而至,品茶谈天,这茶肆便营业了。

  步步是景,步步有史

  杭州有着极为浓厚的人文气息,城内遍布的古今名士旧居,仍留存着无数传奇故事。曾写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南宋文学家、“白石道人”姜夔,晚年定居于杭州马塍路。如今,人们走上马塍路,穿过周边的小巷,脚下踏着的仿佛还是宋时的新泥,一场与名士大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

  杭州是一座浑然天成的园林。流传着林和靖“梅妻鹤子”故事的孤山,是文人心中的圣地;西湖岸边的苏小小衣冠冢,日夜倾诉着断肠离殇;苏轼、白居易治水为民,留下千古佳话……杭州步步是景,步步有史,可是她却无意宣扬什么,只希望褪去历史赋予她的浮华,而后归于平静。

  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有这么一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真实的杭州,被掩映在深深的市井里,被掩映在西湖盛大繁华的背后。她安静却不落寞,像一位羞赧的小家碧玉,又像一位静静穿过雨巷的绝代佳人,就算苏堤上过客匆匆,依然不以真面目示人。杭州又像一位谦谦君子,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卸下一身重担,永远不失风度。

古今拾趣话杭州
缥缈天泉湖
好书推荐
记忆中的米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