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河北衡水:迈向生态宜居美丽湖城

■中国城市报 李 翔 张阿嫱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68 版)

  4月2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衡水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人民图片

  河北衡水湖畔的魏家屯镇韩家庄村的居民墙上,320余种鸟类的油画构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生态风景线。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摄

  衡水的“六个告别”和“六个迎来”

  衡水从告别了“一穷二白”,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告别了“小县城”,迎来了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告别了相对封闭,迎来了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告别了区域整体贫困,迎来了全面小康;告别了“黑帽子”,迎来了蓝天碧水;告别了缺吃少穿,迎来了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衡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提起河北衡水,有5张名片不得不说。”在日前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衡水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这样介绍。

  衡水第一张名片是文化名人:儒学大师董仲舒,北魏女政治家冯太后,以“头悬梁”闻名于世的孙敬等都是衡水人。

  第二张名片是“两个第一”:1923年8月,由李大钊介绍入党的弓仲韬等党员,在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4年8月,在安平县台城特支等三个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安平县委。

  第三张名片是衡水湖:坐落在桃城区和冀州区之间,被誉为“东亚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

  第四张名片是基础教育:衡水中学、衡水二中、武邑中学、冀州中学等一批学校名满全国,被称为“衡水高中现象”。

  第五张名片是道德高地:这里涌现出了林秀贞、王文忠、吴殿华、范党育、马红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典型。

  “这五张名片是一个有机的统一,集中体现了衡水在儒家文化与水文化的交融下,塑造出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回顾70年历程,王景武认为,衡水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

  如今,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承载着这五大荣耀与优势,衡水也有了新目标:向着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湖城目标大步迈进。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衡水市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8亿元,增至2018年的377.3亿元,昔日的盐碱地也变成了良田。

  历史上,衡水是极度贫穷地区。“盐碱地土坯房,糠菜半年粮;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这是旧衡水的真实写照。

  70年来,衡水人民“无中生有”发展产业,战天斗地致富图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04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72倍。

  当前,衡水正着力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工作坊起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十大特色产业称霸细分市场,再到“3+2”主导产业、“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的创业历程,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壮大之路。

  而衡水的第三产业几乎是从零出发,发展到现在,增加值增长了7000多倍,形成了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崛起的良好局面。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2.9:41.0:46.1,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匠心文化筑魂

  守质方能行远

  在产业发展上,衡水做了很多“无中生有”的文章,不生产钢铁,每年消耗钢铁2000万吨,生产出了丝网、铁塔、工程橡胶等产品;不产核桃,养元公司“六个核桃”享誉国内外,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没有音乐资源,建成了集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音乐小镇,武强金音乐器公司西管乐器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彰显了“衡水速度”和“衡水模式”。

  然而提起衡水,更多人还是会联想起“老白干”。的确,白酒产业也已经成为衡水经济的一部分,是城市的一大金名片。

  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是衡水最早的国有企业。几十年来,衡水老白干将现代化管理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加。随后,一系列荣誉也纷至杳来: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奖;1992年,获中国名优酒博览会金奖;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酿酒工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荣获联合国相关机构颁发的“千年金奖”称号;2018年,获得世界烈酒大赛双金奖和“全场最佳”称号。

  今年,衡水老白干获得全国质量奖。这一成绩不仅让衡水老白干成为全国质量奖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7家酒企之一,更是填补了河北省食品企业在此奖项上的空白。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努力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衡水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促进民间投资9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推进项目建设“1+8”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服务发展,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审批服务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为改革突破点,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和“衡水市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两个国家级试点工作,着力建设京津冀发展环境高地。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石红岩介绍,衡水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解决老百姓等候时间长的问题。衡水实行审批与受理、勘验、中介、制证“四分离”,通过搭建平台、公开竞争、智能选取,规范中介服务。启动“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实行一审一核制,简化审批环节,探索市县通办,一大批高频事项做到了立等可取。

  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市民中心网,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互通,市级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0%以上;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材料,受理人员代办事群众填写表格、复印材料;开通EMS免费寄件、上门收取补正材料等业务,不让群众多跑一趟;市民中心推出“中午不打烊”和周六预约服务,群众可利用APP和微信端进行在线申报、在线查询和预约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

  王景武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用“六个告别”“六个迎来”回顾了衡水70年的光辉历程,其成就更令人瞩目。

  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前,城区面积只有11.3平方公里。如今,衡水市主城区规划面积达到15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64.4平方公里。文化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中心、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京九铁路、大广高速京衡段、石济客专等基础设施把衡水带入了高速时代、高铁时代。

  未来,衡水将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一座具有“国际范儿”的生态宜居美丽湖城正在拔地而起。

河北衡水:迈向生态宜居美丽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