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辽宁抚顺: 奉献铸基业 “煤都”变“魅都”

■中国城市报 田晓丽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66 版)

  抚顺雷锋纪念馆。

  抚顺市夜景。

  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重镇,辽宁省抚顺市为共和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炭开采高峰期曾占全国总产量的1/10,被誉为“共和国燃料供应部”。新中国第一桶页岩油、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吨工业硅、第一吨钛、第一台挖掘机均产自抚顺。然而当资源逐渐枯竭,抚顺当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抚顺找到了答案。

  

  百年矿坑变废为宝

  辽宁省抚顺市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石油而发展的老工业城市,曾经以“煤都”蜚声海内外。上百年的高强度开采,形成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两个露天矿坑和5个排土场,采煤影响区面积达74.7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3.4%。

  “如果这个大坑治理不好,整个城市就会被它‘吞’了!”当地市民口中所称的“大坑”,就是指亚洲最大矿坑——抚顺西露天矿坑。

  西露天煤矿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早在解放初期,它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份子向全国提供煤炭能源,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上百年的煤炭开采在这里留下了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10.87平方公里的矿坑,最大垂直深度达420米,容积达到17亿立方米,能装得下250多个北京“鸟巢”。

  随着持续开采,大坑周边地面沉降、塌陷、矿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据统计,矿山地质灾害影响区域面积达74.73平方公里,占城区建成区的54.3%。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察看西露天矿矿坑,了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和矿坑综合改造利用打算。习近平强调,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搞好评估论证,做好整合利用这篇大文章。

  一年来,抚顺市坚持“产业+民生+生态”同步推进,做深做实以西露天矿为核心的采煤影响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

  “矿坑是问题,更是资源。西露天矿坑如果能利用起来,就可以变废为宝。”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总工程师肖平说,按照“先治理、绿化,再整体利用”的思路,西露天矿通过削坡减重、清理滚块等措施,有效治理南帮“大镜面”崩岩滚块等隐患。与此同时,采取注浆、清挖、水枪消火等处置方法,加强矿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坑下蓝烟明火,确保了矿坑安全持续稳定。

  目前,以西露天矿为核心的采煤影响区联动区域,已被定位成“抚顺西露天特大矿坑国家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落实一系列“产业+民生+生态”项目,将这一区域建设成为绿色能源新基地、旅游观光新胜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高地、城市中心生态宜居新绿地,力争率先走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

  保障2300万人的饮用水

  抚顺是辽宁省重要水源保护地。坐落于此的大伙房水库承担着沈阳、抚顺、辽阳、鞍山、盘锦、营口、大连等省内七座城市的生活供水任务,涉及2300多万人民的饮水健康。

  为了保护好这口“大水缸”,抚顺完成了水源地保护区内退耕还草、湿地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和畜禽养殖整治等49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并定期对水库水质监测分析,建立饮用水监测档案。

  为从源头上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抚顺市建立了49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选聘了586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采取乡级每月巡查、村级每天检查的方式,定期对示范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如今的大伙房水库,湖面波光潋滟,白鹭振翅盘桓。2018年与综合治理前的2013年相比,大伙房水库总氮浓度下降34.6%、总磷浓度下降64.7%,库区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标准。

  昔日“煤都”今日“魅都”

  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先行区,抚顺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来自北京的王先生走进抚顺后,感慨万千,他说:“抚顺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但资源的枯竭给城市留下了一道道伤口,这是一座带着伤疤奔跑的城市。”

  近年来,抚顺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抚顺参与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广泛融入中日韩经济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截至目前,抚顺市已有近百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实现贸易往来,其中贸易出口国家38个。

  现在的抚顺从一座“煤矿之都”蜕变成了一座“魅力之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让抚顺一跃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为促进城市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抚顺市坚持文旅融合:在“旅游+文化”方面,全市以满族文化、工业文明、雷锋文化为依托,策划大型演艺品牌节目,办好一年一度的满族风情节;在“旅游+工业”方面,全市以西露天矿工业旅游开发为牵引,正式启动抚矿观光旅游列车,以此为切入点,推动观光列车沿线工业、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有益探索;在“旅游+生态”方面,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抚顺拥有三块石、猴石、红河谷、元帅林、和睦林场等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7.92%。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的实施,实现了还净于城、还绿于城、还美于城。

  2019年上半年抚顺旅游收入达到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7%;旅游接待人次达到2400万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15.3%,都超过了全省的平均水平。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已经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沈抚新城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抚顺最美好的品质就是奉献,大坑是奉献,水源地保护是奉献,传承下来的雷锋精神更是奉献,这是一座奉献的城市。”从北京来抚顺旅游的常先生感慨道。

  现在的抚顺,以“雷锋之城”为名片,叫响了“清前文化、满族风情、红色记忆、工业文明、冰雪体育、休闲度假”的城市品牌。也正是这样的奉献精神,让抚顺的转型之路走得脚踏实地,走得意气风发。(图片由抚顺市委宣传部提供)

  城市名片

  满清故里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抚绥边疆,顺导夷民”算起,抚顺得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原既宁,斯必戍守”的必争之地,更是清王朝的发祥地。

  建州女真人曾以苏子河流域为安居乐土,开基拓业,修建城池。清太祖努尔哈赤就诞生在修建的赫图阿拉城,他还在此称“汗”,继而问鼎中原,缔造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

  雷锋精神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质朴的抚顺人民“一杆大旗扛到底”,始终没有停下学雷锋的脚步。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抚顺涌现出荣获全国、省、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1000多人、学雷锋先进集体700多个;先后培养和选树了全国学雷锋标兵邓凤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胡玉萍等一大批学雷锋典型。

辽宁抚顺: 奉献铸基业 “煤都”变“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