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江西宜春: 树绿色生态理念 走健康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37 版)

  宜春市直属机关各单位女职工在宜阳森林公园内健步走。
  刘继刚摄

  宜丰县耶溪河新昌镇河段,河道保洁员打捞河面垃圾。
  周 亮摄

  河道保洁员在进行日常工作。
  周 亮摄

  社会发展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按下“快进键”,而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也似乎正进入一个拐点。

  为推进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宜春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理念,扎实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宜春之路”。

  科学规划+专项补贴

  打造健康生活环境

  生态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健康的生活理念,而健康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于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上层结构。根据这一理念,宜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健康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宜春市人民政府先后印发《宜春市国家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每年的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我们以绿色生态促健康发展为主题,成立了六个专项工作组,每个小组都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建设目标。”相关工作人员称,“小组成立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整合安排专项资金5941万元。在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市垃圾分类和沿河流域生态,以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行专项补贴。”

  科学的规划与良好的奖补政策对宜春市走生态健康发展之路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过去,宜春袁河流域存在着总氮总磷污染等问题。为了恢复良好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宜春市政府加快推进袁河流域除磷脱氮工程设施建设,通过修建宜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立“分段截污、分段治污”等快速应急处理方式及推进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宜春袁河流域环境,使该流域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2018年洋江断面总磷、氨氮年均浓度较2017年下降29%、1.5%;2019年1—2月,洋江断面总磷、氨氮浓度分别较2018年同比下降11.54%、49.15%。

  一段时间来,宜春市市民明显感到袁河环境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家住宜春袁州区的刘女士谈及感受时说:“近几年,我能感觉到政府把袁河环境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对待,我家离着袁河不远,现在环境改善了,带家人去河边游玩成为了我周末的日常活动。”

  强力整治城市环境 

  挥别“脏乱差” 

  为了抓好城区环境整治、给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相关部门持续在各区开展洗城行动,对中心城区广场、单位庭院、背街小巷等进行全面清扫保洁。

  2018年,中心城区共出动人员27000余人次,清洗城区面积1723.2万平方米,清洗绿化苗木2121公里,清理垃圾10684余吨;全市拆除交通沿线违法建房2765处,面积24.71万平方米;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9220处,面积14.99万平方米;清理“牛皮癣”22.56万处。

  此外,中心城区日均约有560吨生活垃圾被环保部门清运到南郊垃圾处理场,确保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建成区内主要车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4%。

  目前,该市已启动中心城区4个示范片区多条收运示范线路的运营服务,实现90%的试点覆盖率;试点区域内入户宣传率达100%,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达90%以上,分类准确率也在不断提升。

  棚改作为健康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环节,多个项目正同步开工。据悉,目前已开工棚改建设项目共计5个,即将启动项目6个,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政府部门还制定下发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设计导则》。明确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标准,强化了农贸市场的场地、设施设备、场内布局、柜台设置、卫生管理等硬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称,这些举动都为宜春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还市民纯净空气

  对于市民而言,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曾有一段时间,宜春的空气质量并不乐观。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宜春市政府先后印发了《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初步安排》《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

  政府有部署,市民有行动。城区陆续有948家餐饮店及机关企事业、培训中心食堂展开油烟整治工作,而主城区露天烧烤也已基本取缔。

  “我们还对城区29家广告印刷、79家汽车修理店烤漆房进行了整治。”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对贸易广场、建材市场等332家‘散乱污’企业场所则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停、整合搬迁’三步走策略进行综合整治。”

  “过去,当地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建筑工地、工矿企业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多所致。”相关气象观察员分析认为,宜春处于浙赣沿线降雨带附近,云水资源较丰富。一旦受暖湿空气影响,赣西大部地区气流下沉,不利于中低层空气污染物扩散,导致空气质量转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7年,宜春市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年7月起,宜春市气象局持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立人工增雨常态化机制。

  如何才能“摸清”老天爷的脾气,让雨在合适的时间下在合适的地方?宜春市气象局研发了人工增雨作业气象指挥系统,根据不同的雷达回波强度和移向移速,选择作业点和用弹量,对不同云系采取针对性的打法,增强作业效果。如今,宜春市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截至目前,宜春市PM2.5、PM10和优良天数比例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实现了“两降一升”。中心城区PM2.5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下降幅度排在全省第三,8-10月连续三个月PM2.5浓度下降幅度列全省第一;PM10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优良天数比例为87.7%,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

江西宜春: 树绿色生态理念 走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