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内蒙古阿拉善: 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文 徐爱翔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33 版)

  阿拉善盟胡杨林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机械化平整土地。

  居延海湿地保护引得候鸟纷飞栖息。

  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沙生植物试验示范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苁蓉采挖。

  天保工程封育区沙冬青花期景观。

  8月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大地依旧绿波荡漾,漠草飘香。在阿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浩坦淖日嘎查92飞播区,一株株开得正盛的沙拐枣远远望去仿佛一串串红灯笼随风摇曳,让曾经荒芜的腾格里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竟是黄沙漫漫、植被稀疏的沙海。

  92飞播区生态变化仅是阿拉善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保护、退牧、飞播、封育、造林等手段,营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由建盟初的每年不足万亩增加到现在的百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26%……一幕幕生态美景,折射出阿拉善盟矢志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彰显出阿拉善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和决心。

  修复脆弱

  生态屏障

  “居延海干涸时,露出的湖底都是白花花的盐碱,有时候还能看见动物的骨头。地上都是干旱产生的裂缝,看着都觉得渴……”世代居住在额济纳旗东居延海畔苏泊淖尔苏木、见证了居延海生态变迁的青格勒感慨地说,得益于国家的一系列抢救、保护和恢复举措,如今居延海重现碧波荡漾壮美景象,额济纳迎来了生态转变的历史机遇。

  阿拉善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横亘境内,一度趋于“握手会合”。然而,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并没有击碎人们绿色家园的梦想。上世纪末,阿拉善盟20多万名干部群众坚定“人进沙退”的决心,进入风沙四起的大漠,义无反顾大规模造林,为后来的科学治沙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1992年,贺兰山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贺兰山实施退牧还林移民工程,数千人赶着20多万头(只)牲畜下山,结束了破坏森林资源的历史,缓解了贺兰山长期存在的林牧矛盾,为阿拉善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

  2000年,国家启动黑河流域水量统一管理调度,给额济纳绿洲和黑河尾闾湖东居延海带来新生。200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黑河管理局采取黑河中下游“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方式,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重现了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国家又批准建立了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珍贵的胡杨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多年来,阿拉善盟大力实施“锁边围城”和“身边增绿”工程,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推进生态建设的步伐。而地广人稀的阿拉善,大面积固沙仅指望人工造林还不够,还得采用飞播的方式。阿拉善盟林业工作者通过30多年坚持不懈地飞播造林,终于打破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沙区不能飞播的国际定论,阿拉善的飞播工程被联合国治沙代表称为“中国治沙典范”。

  勾勒园林城市新貌

  初秋的阿拉善盟府巴彦浩特,天高云淡,远山苍翠。站在敖包生态公园观景台放眼北望,目之所及,绿色绵延。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裸露沙带……“微风吹过,一片片绿草和鲜花迎风摆动,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在巴彦浩特重现。”正在晨练的居民张洋不禁感叹道,“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土山和排水沟,现在通过生态改造建得这么漂亮,前来观光的游客和健身、踏青的居民络绎不绝!”

  沙海生态环境改善了,城市生态建设也要跟进。近年来,该盟围绕建设疏朗大气、舒适宜居、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重点实施了6万亩城边贺兰草原和敖包婚庆生态公园、丁香生态园、营盘山城市公园、南田湿地公园等4个6000亩生态公园建设,以及九龙园、沙生植物园等5个公园的增绿提质改造工程,营造出“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美丽环境。

  如今,园林城市成了阿拉善盟新的名片。

  实现生态旅游双赢 

  烤全羊、红烧驼掌,练就一手蒙餐美食制作的绝活;当导游、组车队,提供“私人订制”式的赛车租赁、救援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小伙儿王金自打“嫁到”腾格里这片沙漠里,就没再想过要出去。从开车、开火锅店、打零工,到现在开起“蒙古利亚庄园”牧家乐,王金守着腾格里这片沙,生意越做越大,还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过去,风沙步步紧逼,人们纷纷逃遁。如今,当沙漠遇上旅游,风景变成了“钱”景,“点沙成金”既富了百姓,又活了产业,这是王金的亲身感受。

  地广人稀、生态脆弱,既非粮仓,又非牧场,这是阿拉善盟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阿拉善立足当地特色沙漠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沙漠文化旅游产业,把沙漠变成了聚宝盆。2013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一带一路”国际雕塑产业园区、阿拉善梦想航空汽车文化主题乐园、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定远营古城、居延文化城、胡杨林景区基础设施等20多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仅2019年1-7月,该盟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9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7%和18.05%。在我国北疆,阿拉善这座边陲城打造出了一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沙漠旅游日益火热、人民生活倍加幸福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阿拉善: 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