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四川成都: 聚沙成塔,健康细胞激活城市精气神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通讯员 叶晓舸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15 版)

  整治后的水月社区环境干净整洁。
  成都市卫健委供图

  水月社区曾经闲置的民居蜕变成环境优美的民宿。
  成都市卫健委供图

  成都太古里。
  刘 蕾摄

  水月社区居民投工投劳进行院落环境整治。
  成都市卫健委供图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成都市,于1993年率先获得全国卫生城市殊荣后,又在2016年进入了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行列。在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爱卫处处长李志春看来,从1958年开始就有着爱国卫生运动传统的成都,入围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是一种必然。“区别于其他健康城市,我们优先从健康细胞做起。”李志春说。

  健康细胞工程

  深入城市躯干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都市正经历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这给该市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当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加强时,就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好关系健康的长远问题。”李志春说。

  为此,成都市委、市政府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康治理为路径,积极探索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方式;倡导全市所有单位与个人参与到维护与改善环境、提高和促进健康认知与行为的行列中来,并将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构建起一座汇集万千健康细胞的特大型健康城市。

  据成都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市的健康细胞工程是将健康建设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家庭等社会基础单位,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理念进家庭、进单位,发动居民参与到和健康相关的活动中来。由此形成聚集多个健康家庭和单位的健康社区,继而在汇聚大量健康社区的基础上推动健康街道(乡镇)的建设,带动区县的整体健康氛围营造,最终全面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成都市在以健康细胞工程为具体抓手的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优秀案例,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成都经验。”上述工作人员说。

  健康社区

  塑造美丽环境

  如果说成都的卫生城市建设启蒙于“灭蚊子、搞卫生”,那健康城市的建设远没有“灭蚊子、搞卫生”那么简单。李志春说:“如果一个城市的健康社区多了,街道就变成了健康街道;如果健康街道多了,健康区也就形成了;如果每个区都是健康区,那健康城市就建成了。”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成都市把强化农村家庭主体责任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首要突破口。

  位于成都市都江堰的水月社区,由于地处偏僻,农村散居院落“脏乱差”积弊严重:杂物乱堆、垃圾遍地、水沟臭气熏天,环境卫生很差。

  对此,成都政府以健康城市建设为契机,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健康农村建设模式,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据了解,为了调动社区居民建设健康社区的积极性,水月社区通过成立院落自管委员会,实行家庭承包环境卫生工作激励机制,即在农村房前屋后划定卫生责任区,并向每个家庭收取每人每年20元的卫生管理费。卫生责任区由各户打扫,每月获评“清洁之家”的家庭将被奖励2元;全年12个月连续获评“清洁之家”的家庭,不但能挣回一人次的卫生管理费,还能赚回4元。“发动群众开展环境治理容易,但要让群众将这种热情持续下去,就需要给群众以现实的回报。”李志春说。

  环境逐渐改善后,水月社区凭借农村环境治理的生态资本和家底发展民宿旅游,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让来到这里休闲的城里游客赞叹不已。同时,水月社区预订火爆的民宿,也催生了像生态农业、现代农庄等新兴旅游业态,水月社区的发展进入环境卫生提升与经济增长的良性轨道。

  从前的乡村“脏乱差”被如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面貌所替代。农家院落和周边树林、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让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民参与是建设关键

  成都市在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初期,做到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积极配合,强化顶层设计。但是,如何引导市民参与到健康城市建设中,真正做到共建共享,是摆在城市管理者眼前的难题。

  成都市双流区在此背景下,遵循以人为本、健康优先的原则,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教育先行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强化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家庭评选活动为抓手,探索出以家庭为支点的“杠杆模式”,构建了社会化工作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健康城市建设。

  李志春介绍说,双流区通过结合当地居民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十条健康家庭评选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为了更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双流区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由该区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健康家庭”评选工作,并按照 “星级健康家庭”每户2000元和普通“健康家庭”每户500元的标准进行评选。此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双流区还结合活动开展了易被群众接受的家庭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家庭厨艺交流活动就邀请了有代表性的健康家庭进行现场健康厨艺交流,从膳食到运动方面向社区居民介绍家庭健康经验。

  “我们每年举办的全市健康城市共建共享健康知识大赛,从社区到街道乡镇再到各区县进行层层比赛选拔,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情,每年直接参与健康知识竞赛的群众超过20万人。同时,我们实施的健康生活工具包派发行动,让全市五百多万户家庭都能够获得一份健康生活工具包。该项目得到政府财政经费专项保障,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获得感,激发了市民主动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热情。”成都市爱卫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6年至今,双流区共评选出400户健康家庭,其中“星级健康家庭”80户。实现了立标杆、树典范、强引导的预期作用,有效地为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实现以“星级健康家庭”为支点撬动健康村社和健康城市建设的目标。

四川成都: 聚沙成塔,健康细胞激活城市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