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江苏张家港: 一把手抓两手 两手抓两手硬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30日   第 12 版)

  图为张家港市暨阳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典范,张家港先后荣获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首批“国家生态市”。

  图为位于商业区购物公园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临江而居的张家港人以浩浩长江那样一往无前的气概,屹立在家乡大地,奔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建起了一座物质财富丰富、精神财富也丰富的文明之城。

  从首个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县级市,再到唯一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文明张家港”既是全体张家港人共同的精神记忆,也是新时代全体张家港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精神文明春风化人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拂着长江南岸这片热土,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张家港人迸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不能落后!张家港人开始反思,“市容市貌是城市的脸面。如果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什么文明?”

  自此,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了家乡“颜值”的革命由此拉开帷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人,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当年,重庆姑娘喻兴英刚到张家港,心就凉了半截。“这明明就是农村嘛。”喻兴英对着老乡嘟囔,哪里有想像中秀丽的“江南水乡”的半点影子?最不能忍受的是路边的露天茅坑,蚊蝇嗡嗡,臭气熏天。为了这个,还惊动了警察。

  那一次,村里有人要在河边建一个露天茅坑,喻兴英急了。因为这个茅坑距离她家大门口只有五六米。“家门口放个露天茅坑,谁愿意?!”这个“辣妹子”把手里的锄头“哐当”往地上一扔说:“如果要建,我就砸了它!”露天茅坑动工的时候,喻兴英说到做到,挥起锄头砸了上去。双方争执不下,喻兴英报了警,把警察“请”了过来。

  露天茅坑最终没能建成。这还不光是喻兴英的功劳,真正给力的,是没过多久,政府在这里有了一系列“大动作”:改水改厕、除“四害”、临街店铺“门前三包”……

  改变就从这里开始。

  春风拂面,文明的“种子”很快舒展开枝叶,感染到每一个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农村,80万张家港人上街捡垃圾、扫马路、拆除露天茅坑,靠着一把把笤帚,在1994年,张家港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卫生城市”。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会被旁人鄙视,违章搭建、私拉乱接会被立即叫停,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这些不起眼而又不容易做好的事,张家港人偏偏就做好了。与城市“颜值”一起改变的,还有张家港人的精神面貌。文明细胞被激活了,从城区到村镇,从单位到家庭……人们铆足了劲,凡事都要当“最文明”的那一个。

  自从有了市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在忘我的奋斗中,“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16字的“张家港精神”形成并深深地种在了这块土地上,融入了城市血脉,铸就为“城市之魂”。

  当年的沙钢,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闯入了大中型企业的行列,令业内人士啧啧称奇。看着工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蛮舒服,“当家人”沈文荣却很清醒,如果还是守着旧设备老技术,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他把目光瞄准了世界第一流的设备和技术。

  听说沈厂长买回一台德国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工人们一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这在全世界可只有4台啊!但很快,一个消息把大家砸懵了。原本预计3年的建设周期,沈厂长硬生生地要把它压缩到23个月。

  “不吃不喝不睡也来不及啊!”工人们顿时炸开了锅。也对,这么高端的设备,且不说是一群“土包子”在捣鼓,就算是外方工程师,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当时的筹建组成员黄伯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全厂动员会。

  “总投资预计要20亿元,早建成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效益。我们赔不起啊!”会场顿时一阵躁动。突然,沈文荣话锋一转:“我要让工程一开工就能赚钱!”

  瞬时,会场安静了下来。

  “把眼光放远点,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钢铁工业,没有点吃苦的精神,怎么能迎头赶上!”沈文荣目光炯炯,壮志满怀。

  正是靠着一股子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炽热精神,沙钢人创造了世界奇迹:1995年9月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时间提前了一年多不说,总投资节省了7个亿!

  “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自2009年以来,沙钢连续11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现在的沙钢人,依然用这句“座右铭”向世人证明着精神的伟力。

  张家港精神内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拼来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的张杨公路,造起了全国县级市第一条步行街,摘得了全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桂冠……短时间内,张家港创下了28个“全国第一”。

  张家港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注重培育城市精神。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

  道德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港人掀起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热潮。

  道德的理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实践,才能成为推动社会风貌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张家港的志愿服务曾经陷入过“走形不走心”的窘境。如何让志愿服务更“走心”?张家港市文明办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项目不接地气怎么办?组织专业的志愿团队摸清需求、设计项目;活动要持续开展经费哪里来?企业加入“伙伴计划”,主动认领项目;活动中出现意外怎么办?保险公司无偿提供人身意外伤害险,志愿者没有了后顾之忧;志愿服务不专业怎么办?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成立志愿者学院,系统化给志愿者“充电”……一系列实招,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来自河南的新市民高要鑫,耳濡目染之下,就这样被“圈粉”了。2014年初,高要鑫注册成为志愿者,生活渐渐忙碌起来。

  他为人忠厚,办事踏实,点子又多,很快就“升任”同城伙伴志愿服务团团长,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高团”。这是一个服务新市民的志愿团队,高要鑫如鱼得水。“足印港城”“快乐艺站”“闪亮自我”……志愿服务项目一个接一个。从一开始10多人的“班”,到如今900多人的“团”,只用了5年时间。

  而在妻子高凯歌看来,丈夫越来越“不像话”了,常常忙到半夜才回来。但是高要鑫停不下来啊,总觉得有一股力量推着他往前走。

  高要鑫的付出有了温暖的回报——两个女儿凭着父亲遥遥领先的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张家港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施行新市民积分管理,这是一座讲道德的城市对有道德的好人的馈赠。

  如今在张家港有超过13万的注册志愿者,1142支志愿团队,超过3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每天约100场志愿服务活动闪亮城乡……这是张家港志愿者的“热度与激情”。

  2005年,张家港获评全国首批、县级城市首个“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4月,中央文明委再次在张家港召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老典型又一次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只有用好张家港精神这个‘传家宝’,才能接好张家港改革发展的接力棒。”张家港市委书记沈国芳在今年年初“张家港精神再弘扬大会”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张家港孕育着文明,文明成就着张家港。新时代的张家港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让理想信念的基因代际传承、精神文明的力量奔涌激荡,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力书写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新传奇。(图文转自《求是》,由《求是》文化编辑部、张家港市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共同成文,有删改。)

江苏张家港: 一把手抓两手 两手抓两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