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以文化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刘士林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9月16日   第 16 版)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多手段,消费升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作为在社会领域促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之一,它对于持续扩大及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以文化及旅游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多个鼓励文化消费的文件,文化消费俨然成为“香饽饽”。

  推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总结推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的要求。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形势下,实施两年有余的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越来越值得深入总结和认真研究。

  2016年,原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5个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其中,直辖市为4个,副省级城市为11个,地级市为29个,县级市为1个,既突出了重点和主体,也照顾到不同的城市层级,比较客观、全面地显示出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关于首批试点城市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具有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在后工业文明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消费经济和消费生活方式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借助文化消费和消费经济的天然密切联系,试点城市首次把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为其深度参与国家现代化战略开辟了重要的新通道。

  二是具有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在试点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居民形成良性文化消费习惯,各地不仅有效解决了一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而且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总体上看,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培育,文化消费不仅迅速崛起为文化建设领域的“第三驾马车”,而且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在不断的协调协同中形成了更加优化的文化生态圈。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在试点城市基础上,择优确定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并动态考核。推动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到2022年,建设30个示范城市、100个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6%,旅游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等目标,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提振人民群众文化

  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回顾试点城市走过的道路,可以说圆满实现了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的目标。同时,很好地回答了“文化消费究竟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做什么”这个问题。

  首先,试点城市取得不俗的经济产出和效益,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45个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累计吸引居民消费约6亿人次,实现文化消费约1500亿元,参与试点公共文化机构数量达8344家,参与试点企业、商户数量31544家。

  其次,试点城市在政府引导培育上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一批新政策和有效模式。

  总体上看,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培育居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试点城市结合实际制定政策,初步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例如,河南郑州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做大文化消费规模;河北廊坊通过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市民文化消费能力;浙江杭州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文化消费诚信柜”和“无人值守书店”……

  再次,试点城市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促进文化消费成为优化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途径。

  由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主导的试点城市,在“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上立场坚定、毫不含糊。同时,紧紧抓住“以消费促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改变粗放文化生产和供给方式”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引领消费品质升级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长率和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相比2017年增幅均有下降。在这一形势下,认真研究试点城市的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消费与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上,要充分认识到消费端出现的问题,根子往往在供给端。研究显示,通过供给侧的提质升级,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走高,已由2013年的73.7增至82.2。随着文化消费环境与水平的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表现出水涨船高的势头。特别是,以健康安全的文化消费产品来引导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和建构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的协作协同机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文化领域内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而且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文化消费与消费经济的关系上,要准确评估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对相关国民经济部门、行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充分认识文化消费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良性循环中特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要坚决摒弃“重物质生产、轻精神生产”“重实体消费、轻文化消费”“重文化供给、轻文化需求”等传统观念和行为。

  在后工业文明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文化消费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方式主要环节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直接构成人类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一种消费经济形态,在文化消费中激活和释放的文化需求,不仅可以催生各种新的产业和服务,同时也以明确的市场信息和更高的精神要求引领消费经济品质升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化消费不仅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而且发挥着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消费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上,应以试点城市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为出发点,进一步研究文化消费与城市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等要素的复杂交互关系,促进文化消费工作与发改、规划、经信、国土等部门更好地衔接与合作,促进文化消费这个黄金产业更好、更全面地融入城市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之中。(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

以文化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凝心聚力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