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别让“天下第一”透支了地方财力

■赵 强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8月12日   第 02 版)

  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号称“天下第一”的景观。“天下第一洞”“天下第一门”“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桥”等旅游景点比比皆是。

  近日,一座“天下第一水司楼”引发公众热议,这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刊发的一篇对贵州省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的案情剖析。据报道,为了政绩,潘志立罔顾独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实际情况,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媒体报道称,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公开资料显示,所谓的“天下第一水司楼”,已经申报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楼。从照片上看,这个天下第一建筑,巍峨壮观,富丽堂皇,够壮观也够气派。然而独山县的经济基础却并不符合该建筑的“富贵气质”。截至今年5月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显示,独山县依然位列其中,而且债务压力很大。

  面对不容乐观的财政状况,脱贫攻坚的紧迫形势,贫困县更需要深刻地意识到,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将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豪掷1/5财政收入,追求高大上,除了满足个别人的面子、少数人的利益冲动外,对老百姓究竟能有几分好处?

  该事件绝非个例,其实“天下第一”“贪大求洋”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程度也各有不同。去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约谈了8个贫困县市,发现不少地方出现城建“贪大求洋”、乡村造“大景观”的现象,甚至有的贫困县长期举债,负债率高达336%。

  如今,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绑架”了一批昏庸的干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依然抱着唯GDP的片面观念,认为大基建、大工程容易把经济指标搞上去,成绩更容易被看到,但实际上对地方发展来说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当然,我们不是反对地方领导发挥魄力。但发展地方经济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紧密结合地方的历史、现在的状态和将来的发展,充分设计好地方的战略定位和区域规划,不能脱离地方的经济状况而搞力所不及的重大工程建设。

  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某些地方在发展经济时决策的盲目性和操作的不规范性。无论何时,地方政府“造大船”,必须要兼顾民生和财政实力,好高骛远地追求“天下第一”,不仅不会显示主政者的政绩、魄力,反而会演变为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闹剧。

  另外,地方城市要打响自己的品牌经济,除了要做严格审慎的调研、规划、评估之外,还要拿出兼具战略眼光、科学思维的实施方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历史优势,人文优势,量力而行,惠及民众。对于城市管理者,须放弃盲目追求“天下第一”的执念,保留成为“别具一格”的初心。

别让“天下第一”透支了地方财力
要给“傍名牌”设置多道拦截网
乱 象
顶着“缺斤短两”的黄牌警告,广州这家鲜鱼档“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