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高质量发展的“姜堰实践”

——访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7月15日   第 08 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右二)在乡村考察调研。

  中国城市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支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姜堰区在产业调整、升级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李文飙:坚持量质并举、有取有舍。一方面,做好“取”的文章。立足“强区”,重点发展“2+2”产业体系:第一个“2”为新能源、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形成了以新材料为支撑的高效光伏产业集群,同时培育锂电池上中下游及应用;机械制造产业借助现代科技发展智能制造。第二个“2”为大健康、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健康致力嫁接高端医疗资源,打造休闲康养示范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通信、光储存等为代表的新知识经济。

  另一方面,下定“舍”的决心。对年产值近百亿的81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转迁和转型升级,化工园区退出历史舞台,清除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频炉不锈钢产业。

  在经历转型阵痛中,姜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亿元,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40亿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城市报: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引领,只有在高水平规划引领下,城市建设和发展才能实现高质量。姜堰区是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相关的城区规划呢?

  李文飙:姜堰区南北资源禀赋迥异,南部为长江水系,地势高、以沙土为主;北部为淮河水系,水网密布。我们跳出镇域视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城三区”功能区建设。

  “一城”,即主城区,重点抓好城区地带的品质提升、有机更新,打造更宜居、文明、生态的精致城市。“三区”,一是中部工业集聚区,包括横贯东西、相互连接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装备园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二是溱湖生态经济区,发挥以溱湖为代表的里下河地区生态优势,辐射发展全域旅游;三是通南经济发展区,以农业改革为动力,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围绕“一城三区”,我们加强分类指导,区人大、政府、政协主要负责人分别牵头“三区”工作,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实施差异考核,引导各片区扬长避短、差异协调发展;加强投入统筹,实现资源集中、要素集聚、基础集成。

  中国城市报: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基层治理的创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方面,姜堰区进行了哪些探索呢?

  李文飙: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最大限度整合基层资源力量,着力构建“一网五统一”工作体系。姜堰区共划分1226个网格,聘用网格管理员3122名,网格创建达标率98%,列全市第一。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网格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机构协调联动的基层治理架构基本形成。

  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全区建立2.9万人的“平安义工”队伍,实行服务积分奖励办法,近三年来累计奖励17万元,推动“平安义工”协会组织向各领域、各行业延伸,建立群防群治组织,不断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

  深入挖掘民智民慧。姜堰区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凸显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在群众中广泛推选法治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基层信息反馈员、联户联防值班员、安置帮教义务员;大力发展群众自治组织,元老会、五人评议团、村务商议团等自发性民间调解组织遍布城乡。

高质量发展的“姜堰实践”
昔日小城变身“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