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2019年中国城市大会长三角峰会在上海召开

凝聚支持长三角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力量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7月08日   第 08 版)

  2019年中国城市大会长三角峰会现场。
  李彤彤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强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助力长三角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6月29日,由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主办,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宇培国际控股集团协办的2019年中国城市大会长三角峰会在上海召开。

  本次大会以“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长三角相关城市主要领导、城市经济领域权威专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300余名嘉宾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同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人民日报社原编委、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周汉民强调,开放是贯穿长三角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文化要聚焦开放文化,当务之急就是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核心是文化理念,要用文化的力量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长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领域具有较强优势,无论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都应在这片土地上获得平等的规则、机会和地位。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芯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产业。

  詹国枢认为,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他希望长三角各城市管理者认真梳理自己城市独特的文化特点,将其充分发扬光大。倘若在文化层面寻找到长三角各城市的相似点和相同点,那么在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各种体制政策的融合中,就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形成更多的共识,提高长三角融合共生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产生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其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尽快形成可实施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进而形成可以影响全国的新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将是摆在长三角三省一市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地,上海市奉贤区近年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努力打响“四大品牌”,坚持走差别化发展之路,切实把“东方美谷”“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打造成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灿烂明珠。

  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在致辞中表示,奉贤拥有3000多个化妆品品牌,是世界化妆品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也是中国化妆品企业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奉贤坚持把产业品牌变成城市品牌,进而变成文化品牌,让这三个品牌形成联动效应,从而激发城市活力,为推动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据了解,中国城市大会由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发起创办,其宗旨是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

  中国城市报社总编辑杜英姿表示,作为人民日报社属媒体,按照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的宣传城市、经营城市、塑造城市的要求,中国城市报正向专业从事宣传和推动城市工作的集传媒、研究评价、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媒体迈进,此次召开的活动以“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区域内城市文化的宣传和发扬,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原动力,助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说,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立足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优势,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在随后进行的特别演讲环节中,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城市发展千变万化,但离不开三个主要方向:第一,城市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第二,城市要为经济提供活力源泉;第三,城市要实现对大自然最少的干扰。现代化城市建设要以提高居住者的幸福度、助推社会进步、推进景观持续利用、传承历史文脉为主,寻找疏解成熟功能的“反磁力中心”。

  中国城市报城乡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彭礼孝主持专家论道环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等业内权威专家围绕大会主题各抒己见,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

  杨保军认为,文化将对城市提供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保障力、创造力五种作用力。长三角文化发展要链接历史,彰显文化脉络;链接未来,创新艺术集聚;链接生活,建设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侯永志介绍了自己对人文城市的思考。他认为,人文城市是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能够提供各种文化产品的城市,能够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城市。

  在倪鹏飞看来,生态和文化是决定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要将长三角建成全球化超级经济区、智能化理想经济区、一体化优质经济区。

  张国华从交通产业空间协同的角度,探索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他提出,政府主导大型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布局,引导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产业的集聚,其他的产业布局发展应该交给市场去考虑。

  李兴华在演讲中描绘了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蓝图。他认为,未来城市交通一方面得遵从自动化、电动化、共享化和互联化;另一方面,还需向精准、韧性、绿色和公平发力。

  随后,浙江省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浙江省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安徽省黄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孝华,分别介绍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下,各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姚高员说,温州将打造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方位深度对接上海的合作区。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把创新贡献作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强动力,把大干交通作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最优路径。

  盛阅春表示,在区域发展方面,绍兴确定了融杭联甬齐沪的城市发展导向。坚持创好双城记,全力推动新城古城联动发展。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接下来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强与兄弟城市的联动,着力构建长三角的智慧新城。

  刘孝华介绍称,黄山将立足资源优势、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携手长三角其他城市,共同推动生态共治、文旅共心、交通共联、产业共融,首先推动生态共治,致力打造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

  在企业交流环节,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同济大学中车捷运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宁,宇培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物流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士发,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作为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期间,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长三角研究中心揭牌。据介绍,该中心主要承担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前瞻性理论研究职能,为长三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产业经济研究、城市品牌形象策划做好服务,促进长三角城市发展、企业腾飞、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领导讲话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

  用文化力量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在中国改革开放宏图中,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最崭新的篇章。长三角土地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为2.2亿,是国家总人口的1/6。去年,长三角地区创造的GDP总量占全国GDP的1/4,这一数据已超过了在世界排名第五的英国的经济总量。由此可见,将长三角称之为已然崛起的世界超大都市群毫不过誉。

  开放是贯穿长三角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文化要聚焦开放文化,当务之急就是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优质营商环境涉及五个要素:一是政治环境要清明且长期保持稳定;二是经济环境要活跃且有序;三是文化环境要包容而有特质;四是社会环境要公平而有正义;五是法治环境要完善且与时俱进。营商环境核心是文化理念,要用文化的力量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此外,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长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要继续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姿态,进一步提升对外资的吸引能力;与此同时,国企在长三角也占有重要位置,以上海为例,上海市3.27万亿的经济总量中,央企和地方国企创造了半壁江山。国企要进一步改革,不辱没自己作为国家队的使命;在此基础上,长三角更需要关注民营企业,因为长三角80%的就业人口在民企,90%的市场主体也是民企,只有民企发展力量强大了,才可以将长三角一体化继续向前推进。

  无论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都应在这片土地上获得平等的规则、机会和地位。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更要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芯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产业。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

  文化是城市之根,城市与文化血脉相通,骨肉相连。自从有了城市,就有了城市文化。所谓文化,就是一群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而产生的共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地域范围内千千万万人多年一起生活所形成的共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标志,文化是城市之根,是它的血脉之源。对于城市文化,我们应该珍惜它、培育它,使之更加有特点,将其发扬光大,让这个城市的市民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时下一些城市的现代建筑,一味摹仿、照搬,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貌和性格。城市没有了根,没有了特点,该是多么枯燥,多么无趣,甚至多么可悲。

  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产业是城市的亮点和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两大部分。传统文化产业是根植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历经时间洗礼而保留下来的文化。新兴文化产业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起步以来,这个城市发展出的新的文化业态。

  目前在城市的一、二、三产业中,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显现出轻资产、重效率、重人才、重创新的显著特点,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生机勃勃的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管理者们在认真梳理各自城市独特的文化时,还要认真研究长三角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到底有哪些相似的、共同的文化特点。倘若在文化层面寻找到大家的相似点和相同点,那么,在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各种体制政策的融合中,就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形成更多的共识,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阻力,提高长三角融合共生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致辞

  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

  让产业品牌、城市品牌和文化品牌联袂升腾

  中国的城市化成就有目共睹。但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与城市化相比,我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建筑与诗意的融合等方面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由此带来了文化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的缺失,这是一种遗憾。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遗憾呢?奉贤一直在探索,我们坚持生态、建筑、产业和人群的融合,把形成一个气韵生动、相生相得的交流平台作为努力的方向。

  当我们走过世界上所有的美丽城市,总会被那里的迷人风景、经典建筑、个性产业、宜居空间所吸引。而奉贤在这些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这里地处东海、杭州湾畔,有着通江达海的生态空间,是树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云的故乡、人的乐园;这里有名列中国古代三大市政建筑的“海国长城”,是当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奉贤区委区政府全力挖掘与开发的重点文化遗存;这里有个性化的产业,“东方美谷”汇聚着化妆品、食品、药品等大健康产业,是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这里空间宜居,根据上海2035总体规划,这里被定位为南上海中心。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品牌转化为城市品牌,进而转化为文化品牌,实现产业品牌与城市品牌、文化品牌的联袂升腾。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品牌等方面深入推进,着力营造城市文化的多维空间。

  中国城市报社总编辑杜英姿

  江南文化促进了长三角产业转型与城市创新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发达区域经济体之一,长三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但也面临着如何提升城市空间协调利用率、增强区域包容性、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新的课题。

  没有一种力量,能像文化这样有如此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实践创造力。回顾过去,长三角地区就处于中心或枢纽地位,聚集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具有共同的江南文化的属性和特征。溯长江,环太湖,沿运河,济大海,开放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一方文化具有融合的开放性;由尚武好勇到重商崇文,这片土地上“信义仁智礼”的道德法则依然适用于现代商品经济;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江南诗性的审美文化中更饱含着济世情怀和责任意识……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沃土壤的江南文化,使长三角的城市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质,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在城市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历史、文化和城市在长三角这片土地上交集融合,深刻影响并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如今,江南文化更是有力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与城市创新。从当前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出发,不断上溯,我们就能找到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将科技创新摆在首位

  本身拥有较高起点的长三角地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立足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要坚持以科技研发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以生产带动研发的道路,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则需要以研发来带动生产。没有研发平台和成果,创新资源和生产企业就难以集聚;离开上下游产业链和高技术人才的支撑,单个高新技术也难以在一个地方发展和生存。

  同时,我们要善于把握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创新具有继承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双重特点,能够使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文化创意具有无中生有的突出特点,能够为科技创新展示广阔的创新空间,为创新者提供新的创新思路,从其它领域寻找、借鉴创新方法,推动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层次。

  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交集融合发展是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范式,在新的世界竞争中,谁能够率先实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交集融合发展,谁就将率先占据世界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强国竞争的优胜者。

凝聚支持长三角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