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垃圾分类 你准备好了吗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7月08日   第 05 版)

  上海市万科阳光苑社区内,小志愿者在社区垃圾投放点为业主们介绍垃圾分类知识,该小区95%以上的业主已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代宗广摄

  7月1日起,《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条例不仅对生活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还明确了对个人违规投放的处罚细则,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透露,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到明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有哪些难点和障碍?在已经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中,又有哪些亮点与特色?让我们一起来看。

  北京:为强制垃圾分类夯实基础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近期,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近些年,北京的垃圾分类是在爬坡前行,不断升温,其中也不乏诸多亮点,为北京接下来将实行的强制垃圾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

  7月3日一大早,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33号院的张大妈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1号楼前的智能垃圾桶前,按下指纹,智能桶缓缓打开,张大妈将手中的厨余垃圾投进去,再将塑料袋放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内,完成了一次垃圾分类投放。“建国门街道是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街道对垃圾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形成了‘一网一站多中心’的垃圾分类综合体系。”建国门街道办工作人员严峻告诉记者。

  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片区采取四种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一是设置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二是设置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三是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方便群众投放;四是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流动收集。

  目前,北京全市30%的街道(乡镇)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试点,已开始验收。今年示范片区覆盖率要达60%,覆盖范围为两百多个街道(乡镇);明年要到90%,覆盖范围为三百多个街道(乡镇)。

  走访中,记者在东城区某部委食堂看到,用餐后大家自觉将餐巾纸、酸奶盒、剩饭、餐盘等一一归类,墙上还贴着垃圾分类方法图。“我们机关属于强制分类单位,否则要受处罚的。”一位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从2017年起,北京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和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以及使馆区、外交公寓等特殊区域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

  在示范引领、强制分类的推动下,北京市有效解决了“源头混装”难题,为“分运”打好基础。

  另外,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2成。居民垃圾分类还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孙新军表示,为垃圾分类立法,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意味着垃圾分类中个人责任将不再缺位。

  强化管理与执法联动

  “通过对小区垃圾桶、垃圾楼、转运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责任主体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全流程实时监管,对垃圾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对垃圾分类效果进行监控,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动态数据进入大数据‘驾驶舱’。”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按照“一图、一库、一网”的标准化设计,北京市搭建了市-区-街三级联动的生活垃圾治理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

  “2018年9月,建国门街道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贡院头条5号某餐厅无有效期内的废弃油脂清运协议,于是对该餐饮企业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这成为东城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开出的首张罚单。”严峻介绍,自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以来,建国门街道累计立案处罚45起,罚款193500元。

  “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各级执法部门要健全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机制,加大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未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交由未经许可或者备案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置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查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上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要强化管理与执法的联动,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当垃圾分类遇见科技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随着“垃圾分类新时尚”口号的响起,科技逐渐融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

  当垃圾分类遇见科技,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回收效率,还能帮助居民正确投递垃圾的类别。下面就请跟随记者一同看看二者结合产生了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吧!

  垃圾智能分类设备来帮忙

  你知道吗?干蘑菇再干都是湿垃圾,湿纸巾再湿都是干垃圾。

  随着上海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犯了难,不仅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更是因为多数人对垃圾具体怎么分类还很模糊。

  对此,网友调侃地唱道:“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以此表达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迷茫和困惑。

  近日,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崇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垃圾智能分类及社区回收设备已在北京海淀区测试成功。据悉,此装置可以对不同垃圾袋进行自动分拣,在经过自动打包、切割等程序后,最终实现垃圾智能分类,并将投放兑换的积分返还至居民的手机账户内。

  赵崇林认为,垃圾分拣的难点主要在于识别不同的材料特征并予以归类,程序性较强,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优化,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场景下的智能检测、物体识别技术将大有可为,这将逐步提升垃圾分类的效率。

  手机线上可预约回收

  “我已经通过手机预约捐赠过两次旧衣物了,挺方便的,可以在手机直接下单,然后就会有工作人员免费上门取件,将旧衣服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邹乐向记者介绍旧衣回收的操作,他认为,这样可以使旧衣服变废为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随后,邹乐娴熟地打开了垃圾回收的微信公众号“E分类”,记者看到,目录中包括大件处理、旧衣回收、环境监督、分类知识、活动信息等选项。

  “E分类”制作方北京万顺保洁有限责任公司垃圾分类宣传员李玮琪向记者介绍说,小物件如衣物、塑料瓶、报纸等可自主打包,投递时通过拍照上传,投放至回收箱;大物件如家电、家具等需要在平台上下单后,等待工作人员上门回收。不论是怎样的物件,在顺利回收后,居民都将获取相应的积分,以换购物品。

  据了解,北京不同区域已推出多个垃圾回收的微信小程序和手机应用,居民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线上预约回收、线下拍照投递等方式进行垃圾回收。

  智能垃圾回收箱分类精细

  上个月,智能垃圾回收箱在北京高碑店乡高西社区闪亮登场了,虽然“上线”没多久,却在一个月内引来了众多附近的居民前来参观并投递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硕大的智能垃圾回收箱的分类十分精细:在可回收区域,有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织物等投放口;在有害垃圾回收区域,有化妆品、灯泡、灯管、电子垃圾、过期药品等投放口。

  朝阳环卫高碑店片区垃圾分类运营经理王志超介绍,这一新型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回收,通过进驻居民社区,居民可自行投放旧衣物、金属等垃圾,在获取积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利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通过终端智能化设备和智能监管平台,从源头上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分类转运,打通线上线下垃圾回收生态圈,能够帮助城市减少废弃资源处理量60%以上。”赵崇林说。

  上海:任重道远 操作细节待完善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但“垃圾分类”的主体始终是城市中的普通市民,在这一条例推行数日后,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上海部分小区,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垃圾分类”。

  湿垃圾分类操作不便

  长宁八八中心住宅小区隶属上海市曹家渡商圈,是一处高端商业小区。每天早上,小区业主洪女士就提前按规定将不同的垃圾分好类,投入到楼层前垃圾桶中。

  “我们小区是一梯一户,每个楼层都配备了两个垃圾桶,熟悉了也不算太难,主要把干、湿垃圾分清楚即可。”洪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她家楼外,记者看见每个垃圾桶都做了编号分类。“这意味着如果业主没有按照规定分类丢垃圾,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编号查出系哪户所为。”她说,所以任何人都不敢心存侥幸。

  在楼道不远处的告示栏中,贴有一份暂定的《长宁八八中心住宅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规约》,里面对不按规定分类垃圾的行为明确了处理方法,包含了三次口头劝说,书面告知,业委会或居委会备案等,严重的还将拍照取证对外公示,或撤销楼层垃圾桶。

  记者了解到,楼层单独配置分类垃圾桶在上海各小区中并不多见,大部分市民需要在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投放垃圾。

  由于湿垃圾投放时需要塑料袋和垃圾分离,塑料袋要另投放到干垃圾回收处,一些市民分离时为防止脏水和零碎溅到身上而弓腰伸长手臂操作,显得狼狈不堪。

  在学习垃圾如何分类上,洪女士也花了不少时间熟悉。

  “就拿水果榴莲来说吧,里面包含了干、湿两类垃圾。”她打开手机软件“垃圾分类指南”,当搜索到榴莲一项时显示,榴莲瓢、肉属于湿垃圾,而榴莲核、壳属于干垃圾。“当然实际操作会灵活一些,但麻烦是肯定的。”洪女士说,“但为了上海的城市环境更加美好,这点麻烦不算什么。”

  可推出湿垃圾处理设备

  “我们小区几年前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了,当时每家每户都免费发了三个垃圾桶,包含‘厨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家住上海市万科城市花园社区的谢女士表示。

  谢女士深感此次“垃圾革命”的力度较大,几天来的效果已很显著。社区中有很多退休的阿姨参与了实时监督,如果能正确地做好垃圾分类能领到可以换小奖品的积分,若没按要求做好分类,她们会立刻出来纠正。

  不过,谢女士也明显感觉到物业管理的难度增加不少。“以前小区卫生保洁员只需清运一次,现在经常看到他们在开展清运作业。”她说。

  “希望在小区推广如湿垃圾粉碎机之类的家用垃圾处理设备,减少居民和保洁员的负担。”谢女士建议,“如果一时之间难以施行,是否能提供一些可降解堆肥的塑料袋用于装湿垃圾。这样塑料袋也可同步丢入湿垃圾桶内。”

  包括谢女士在内的许多小区居民均表示,目前最难忍受的就是湿垃圾没有包装后单独扔会导致满手油污,既不干净也不方便。

  所以,大家对干垃圾并不纠结,但对丢置湿垃圾带来的麻烦和后期出现的气味均感不适。“以前有味道的东西都用袋子装起来,现在散投在桶里,不光味道重,还招蟑螂、老鼠。”谢女士说。

  政策宣传、知识普及不能少

  早在2011年,上海万科物业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理念,在万科旗下小区马桥景城品雅苑,物业管理员吴凯谈到垃圾分类时表示,做好宣传是关键。

  品雅苑是上海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社区,4月8日全面撤桶之后正式开启垃圾分类,从212个垃圾桶到仅有2个垃圾投放点,小区内的业主出现不满情绪。

  为了缓解少数业主对垃圾分类的抵触心理,吴凯从垃圾分类的长远意义入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垃圾分类的好处。每到垃圾投放时间,他也会赶来帮助业主拆解垃圾、分类投放。

  “业主们,特别是年纪大的业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搞不清楚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区分。”吴凯说,他认为只有做好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分类”措施才能可持续发展。

  餐厨废弃物该如何处理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零售额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2716亿元。伴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厨废弃物也越来越多。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大概产生1亿吨餐厨废弃物,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餐厨废弃物处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存放、运输易二次污染

  “餐厨废弃物运输的过程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如油渍、霉变、异味等,同时运行成本也相当大。”江西省上饶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王润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即使完成运送,在后期终端处理时也会面临着二次污染的问题。

  家住吉林省临江市的刘女士反映,每到晚上附近饭店会便把餐厨废弃物倒在她家附近垃圾桶,餐厨废弃物所产生的油汤有时会到大街上形成一条“小河”,并伴有刺鼻性气味。刘女士的宝宝呼吸道感染多次,至今刘女士不敢开窗。

  7月5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附近走访发现,位于甜水园街西侧的一处餐厨废弃物桶里有半桶餐厨废弃物,并夹杂有其他垃圾,垃圾桶敞口放置,并未采取封闭式措施。

  餐厨废弃物流向监管难

  餐厨废弃物除了存放运输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外,还存在餐厨废弃物流向监管难的问题。

  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例,记者了解到当地大型餐饮机构约有110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废弃物。“赶上节假日、婚庆办酒席,饭店的餐厨废弃物一天就能有十几桶。”当地环卫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部分乡镇村庄餐饮垃圾分布零散,规模较小,监管餐厨废弃物流向存在难度。从事餐厨废弃物处理行业的陈先生向记者透露,部分规模较小的餐饮机构,存在将餐厨废弃物作为饲料直接送往养殖场的现象。

  “餐厨废弃物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加工,用来饲养牲畜,很容易导致疫情。”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垃圾处理工作委员会主任曲睿晶介绍说。

  就地化处理优势明显

  对于餐厨废弃物存放运输易二次污染、流向监管难的问题,就地处理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安徽省政协委员孟行健建议,从餐厨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就地处理。他认为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源头处理可以节约集中处理的长期运输成本与生产管理费用。

  据了解,全国已有多地试点餐厨废弃物就地化处理。4月19日,安徽省合肥市首座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站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试运行。据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站的工作人员表示,该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站的日处理量为500公斤到1吨,差不多可以覆盖周边至少2000多个家庭。

  据设备的生产及承接运行的企业安徽天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餐厨事业部经理徐晓东介绍,餐厨废弃物进入设备经过脱水挤干后进入生化仓,经过专业处理不会产生刺鼻的气味,分离出来的油和水也会得到相应的处理,整个过程安全环保,不会对小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餐厨废弃物就地化处理,一方面就适用于在没有建成大型规范的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设备的地区,另一方面,在类似旅游区这种人群聚集区,在餐厨垃圾转移过程面临环境风险问题的地方,餐厨废弃物就地化处理具备较明显的优势。”曲睿晶表示。

  以绣花之功

  完善垃圾分类体系

  ■林 峰

  近日,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否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

  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个人隐私与公共事务之间的越界;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意识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这些现象都说明,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服务,以绣花之功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和相关政策。

垃圾分类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