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练开酒瓶“绝技” 多人被筷子扎伤手掌

律师:直播平台应积极审查视频潜在风险

■熊颖琪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7月01日   第 06 版)

  近期,一组用筷子表演开啤酒瓶的视频走红多个直播平台。网友在感慨拍摄者“身怀绝技”的同时也在担忧这种动作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有模仿者留言或者发布视频称,自己尝试如此开瓶方式,不仅不成功还导致手掌严重受伤。

  记者了解到,仅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医院里,近半个月来就有5例类似病例。患者表示,他们从网络上看到相关视频,于是就模仿其动作尝试着开酒瓶,但没想到这么危险。

  事 件 

  “筷子开酒瓶”模仿者“失手”

  近日,“筷子开酒瓶”视频收到很多网友追捧。记者在一直播平台中看到,有十余个与“筷子开酒瓶”相关的话题在页面显示,总播放量达几百万次。不少网友在留言追捧的同时,试图跟风尝试模仿。

  记者在其中一则视频中看到:一名餐厅服务人员当着一桌食客掏出一根准备好的筷子,左手持酒瓶,右手将筷子的一端顶住啤酒瓶盖并换至左手扶稳,然后右手手掌一推,瓶盖随即崩开,整个过程仅几秒钟。

  记者浏览多个视频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不仅展示这一技能的餐厅服务员有失手跌落啤酒瓶的情况,不少网友尝试后还表示:“手掌太疼了,而且酒瓶也没有打开。”从一些网友上传的相关视频、图片中还可以看到,他们模仿这一“绝技”时,筷子直接扎进了手掌。

  “模仿网红,最终会玩进医院。”这原本是对待盲目模仿者的调侃,却真实发生了。

  杭州萧山区中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治医师熊振飞告诉记者,6月前两周,该院就接收了5例此类病例。据患者讲述,他们都是从网上看到了视频想“秀”一把,结果演砸了。

  熊振飞回忆,他接诊的三名患者都是半夜赶到医院的。吃夜宵时起意用筷子开酒瓶。“筷子戳进他们的右手手心,有的都从手背穿出了。有一个人伤情相对严重,他说手指头发麻,这是伤到了手部神经。”

  熊振飞还称,手掌一般性戳伤,恢复期需要半年左右。

  分 析 

  饮酒后动作力度易变形

  熊振飞告诉记者,前几年类似病例并不多见,但今年入夏仅半个月医院就接诊了5个病例。“他们说都是在网上看到的视频,想自己试试看,但是没想到就出事了。其中有一个人是开到第三瓶啤酒时发生的意外。”

  为什么有人能用筷子轻松开启啤酒瓶盖,有人却会被扎穿手掌?熊振飞推测,能用筷子快速打开瓶盖的,基本都是靠手掌根部发力,用爆发力冲开瓶盖;而被筷子扎进手掌的,基本都是用掌心猛推筷子。掌根骨头多,肉质紧实致密,而掌心没有太多防御结构,软组织多,肉质细嫩,用力过猛就容易被戳伤。

  此外,他还专门上网查看了相关视频,发现餐厅表演者使用的是筷子细头顶住瓶盖边缘,手掌向筷子粗头发力,但是部分网友的筷子使用正好相反,这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风险。

  熊振飞表示,从医学角度出发,非常不建议大家模仿这种开瓶方式。“首先,这种技巧性动作与发力部位的关系很大,普通人很难精准掌握这个度;其次,即便掌握技巧,人在饮酒后,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有变化,力度和操作姿势容易变形,存在很大的风险。这样的开瓶方式很容易发生意外,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大家不要如此操作。”

  提 醒 

  潜在危险平台须明确警示

  事实上,针对这些存在风险的视频内容,部分直播平台已在相关信息下列出安全提示: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表示,模仿类危险事件发生主要有三个因素:危险源的产生、危险行为的传播、盲目模仿或者未经指导模仿。

  直播平台作为网络公共平台,是网络视频的载体,提供网络视频传播、共享等群众性服务,一旦审查不严,就会助长危险行为的发生。因此,直播平台应当积极审查所传播视频潜在风险。在确认存在危险行为或潜在危险的情况下,应注明“请勿模仿”或者“专业动作,谨防受伤,在指导下进行”等警示,或者采取技术模糊等手段避免网友模仿。而对于存在暴力、非法等情况的视频,平台则应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并向发布者发出警示。

  就“用筷子表演开啤酒瓶”这一组视频来看,部分直播平台没有在显著位置标识危险,未尽到风险提示义务,存在一定过错,应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而模仿者多为成年人,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应当有所认知,在明知可能产生危险的情况下仍抱着好奇心进行盲目尝试,存在较大过错,应当承担较大部分责任。

  赵良善还建议各位网民理性对待此类视频,更不要轻易模仿尝试,否则一旦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转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练开酒瓶“绝技” 多人被筷子扎伤手掌
学子兼职谨防陷阱
网恋骗局:转账千余次 损失58万元